2020-06-05

跨渠道行銷:放大接觸點和機會點,促動消費者進程


文、圖/OneAD提供


跨渠道行銷能做什麼?比再行銷更多

  除了衝動型消費者,國外研究七次法則指出,大部分消費者接觸商品七次後才會實際購買。實際要購買者中有 71%會流失,中途離開購買流程。我們熟悉的再行銷是針對曾瀏覽網站或 EC 平台卻未購買商品的人進行廣告再投放,將使用者導回商品頁面,完成購買,換句話說,再行銷就是讓消費者不要下次再說。

  當然也有其他模式,如:針對已看過 A 廣告素材的使用者,跨渠道投放 B 廣告素材,再次溝通強化記憶度。再行銷即是跟隨消費者網海足跡、興趣意向,在不同渠道、時間,運用相同或不同素材完成行銷目的。而 OneAD 於再行銷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跨渠道行銷(Cross Channel Targeting, CCT),應用範疇與數據價值比起再行銷更加豐富。


超越再行銷,跨渠道行銷有三大:大觸及、大潛力、大推進

  秉持一貫跨網精神,OneAD 於再行銷的應用層面再進化,提出三種因應不同行銷目的,擁抱開放互聯網的跨渠道行銷模式。


  第一種,網海建立最大觸及廣度。當品牌在數位環境的能見度決定消費者的心佔率或指名度,如何讓觸及效益最大化成為關鍵課題;藉由將 OneAD 執行廣告時收集的受眾數據,不受單一封閉平台侷限釋放數據價值,於 Google、Facebook 或其他媒體排除已經曝光過廣告的受眾或自定義受眾,透過受眾數據再運用,創造最大觸及廣度。

  第二種,擴大潛在客群。品牌都想要找到高相似受眾發掘更多潛在客群,利用 OneAD 執行廣告中透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演算萃取出的高潛力消費者(High Potential Consumer, HPC),於 Google、Facebook 或各式媒體中進一步找到高相似度的潛在受眾,網海中一網打盡潛在客群。

  第三種,推進品牌漏斗。品牌漏斗每一階段的消費者需要持續的溝通,才能夠刺激往下一階段推進,否則就會面臨停滯或流失等行銷資源浪費的困境。藉由將 OneAD 執行廣告萃取出的高潛力消費者或自定義受眾,於 Google、Facebook 或其他媒體以不同素材持續溝通,可望推進品牌漏斗活化消費者進程。

  不同於只是跟著消費者跑的再行銷,若能展現跨網精神不受侷限的運用數據,品牌能夠克服持續投入行銷資源卻越打越窄的問題。想要創造有感聲量、顯著提升回訪,透過跨渠道行銷模式,能夠突破行銷窄化的困境,拉開觸及廣度,擴大潛在客群,還能在品牌漏斗中添加行銷動能活化消費者進程,提升轉換機率。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