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暗黑風避世所 揮灑負能沉澱心靈


文/陳羽晴 圖/厭世會社 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提供

  現代人常因許多事情而感到壓力繁重,因此無論是上班族或是學生皆容易對於生活產生無以名狀的厭世感,儘管一點道理也沒有,卻在腦中揮之不去,成為不容忽視的存在。這時,便需要一個適度的空間隱匿自己,而藏身於公館小巷內的「厭世會社 The Misanthrope Society」即是這樣的一個存在,顧名思義,此間店絕對沒有什麼刻意強調與包裝的美好,有的只是拾撿每位前來之人破碎的心。它也是第一間申請到文化部補助的台北獨立書店餐酒館,與一般餐廳不同的是,在這裡你絕對可以感受到沉澱寧靜,它就像是一個秘密基地,讓前來的人一起憂鬱,一起釋壓,一起尋覓回到現實的勇氣。

  Are You Ready? Let’s Go! 歡迎來到憂鬱避世所!



縱身於避世所 尋求同舟共濟的解方

  2019 年 2 月開幕的新型態複合式空間—厭世會社 The Misanthrope Society,結合了CAFÉ、Bistro、Bookstore 三個部分。開幕之今已屆滿一年,以提供一個「能夠療癒所有退無可退、失去希望的人們的場域」為核心宗旨,而整間店的獨特風格不僅吸引許多部落客和顧客前往一探究竟,在 3 月時 CNN 也以「The Misanthrope Society: A Taipei bar for people who dislike humankind」標題為報導,甚至於此之後,有許多國家都轉發相關的報導。

一入店內清楚可見吧檯,以及後方的各式酒款。

  由此可知,其實在現今社會中,人們常常因為龐大的壓力無法排解,在層層堆疊積壓下,就如怪獸般毫無保留的吞噬你,因此非常需要有此類型的場域提供給社會大眾,一個你可以不用顧慮別人眼光的地方,一個你可以不講話也不會被當成異類的地方,一個讓你得以待黑暗潮水退去之後,再重拾希望光明的避世空間。

  在抵達厭世會社時,首先你會被有如洞穴般的暗黑風裝潢設計所吸引,門口漆黑神祕,略顯幽黯,而店裡頭卻隱隱約約透出橘黃色的光暈,讓人想一探究竟。「其實,店外觀的圓弧形設計是呈現出一個膠囊的形狀,象徵著憂鬱症藥丸。」暗喻前往此店的厭世人們,就像是服用藥丸一般,尚且能夠得到紓解,厭世會社 The Misanthrope Society 主理人陳小乖如此表示。接著,通過膠囊的入口即可進入店內,而甫要拉開門之際,門把以一隻手的造型替代,配上「拉我一把好嗎?」的標語,彷彿呈現出當你在絕望狀態時,期望有人能夠從無底深淵裡拉你一把的情境,那樣的真實與迫切。

一入店內清楚可見吧檯,以及後方的各式酒款。

  再者,一進門你就會看到一個吧檯,吧檯後方擺滿各式各樣的酒款,這裡有專業的侍酒師,更同時擁有日本酒的唎酒師證照,能將店裡的日本酒和多種酒類調配出不同的驚喜,準備用來消弭你腦中的雜質,來到這裡,不需要偽裝,你可以大咧咧的帶著疲憊的身心,將醜陋的失意形象表現出來,盡情品美酒、嚐美食、讀讀字,與一群跟你一樣沮喪的人,一起取暖,「厭世會社」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引領你往前邁進。

整間店的外觀明顯呈現出膠囊形狀。


鬼門關前走一遭 決心開創柔性中繼站

  談論到厭世會社的誕生原因,則必須回溯至陳小乖的求學階段。他在回答前,以一副意味深遠的表情望向遠方,在他的臉上好似透露出那段時日如同南柯一夢,不曾存在於他的生命中。

  陳小乖指出,或許這一切的引爆點源自於他從小對自我要求甚高,個性上可以說是追求極致的完美主義者。自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後,決定赴新加坡進修材料工程,「只要我設定好目標,就會盡全力把它完成。」他補出說明,由於一個人在新加坡生活非常不易,又不喜歡當時的求學環境,一度陷入低潮。為了逃離當時混沌的狀態,他選擇休學並進入生醫領域工作,也一邊準備申請劍橋大學碩士。

門口手把,表現出人絕望時,希望有人拉你一把的情境。

  殊不知,沒有最低潮,只有更低潮。他二度申請上劍橋,卻因資金問題,以及與當時在新加坡的指導教授關係劍拔弩張,最終只得被迫放棄,「我當下只覺得絕望。」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當時他連續 2 段感情不順遂,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也非常疏離;一方面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一方面遭遇困境又無人能夠傾聽他內心的苦痛,雙重打擊之下,人生彷彿成為一場空,整個人頓時被捲入憂鬱和痛苦的漩渦中。「我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出現了想死念頭。」他形容自己就像是《優雅的刺蝟》中的主角,渾身帶刺、不相信人。他刪除手機裡所有社交軟體,拒絕與他人往來,讀遍了各種與存在主義、生死相關書籍,決定自己要「不麻煩任何人而死去」。即使一心想死,乖哥仍展現完美主義性格,縝密規劃「去死」這件事,他將獎學金寄回家,清空房間,丟掉手機,唯一留下的只有自己。


  最後,他在旅館房間上吊未遂,被路人發現後送醫,院方評估需強制住院。而在強制住院的一個半月中,他被診斷出有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必須按時服藥,日出而醒、日落而息,彷彿被關進了一間名為監獄的精神療養院,隔離所有世間的紛擾。在那裡,只有醫生、護理師、病友,沒有任何一點來自外界的刺激,若是凡人早已形容枯槁,然而他卻意外的得到了平靜。並且,他發現許多病友其實都非常年輕,但因為精神上的疾病而無法正常上學、上班,就算病癒後回到社會中,卻還是常因人們對於「憂鬱症」的不了解而被貼上負面標籤。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主理人陳小乖。

  所以,陳小乖思考著這些病友在出院後除了反覆以藥物控制之外,是否能找到一個柔性的空間,成為他們的中繼站,得以讓他們重新振作再出發?在因緣際會下,他決定要回台灣開一間可以接納這些人的地方。一方面透過互相訴說、療癒的過程,鼓勵大家走出來;另一方面,他也藉此呼籲大家必須時時察覺自己的情緒,唯有面對才是最好的特效藥,並且他將厭世會社視為一個「平台」,試著告訴大家憂鬱症其實並不可怕,希望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以此期許能夠拉近大眾與病友的距離。

店內提供許多書籍,讓你重獲能量。(攝/陳思予)


塑造新商業價值 盼病友重新找回力量

  此外,陳小乖觀察到,其實社會上以弱勢族群所開設的場域,幾乎皆是以人的愛心為出發點,裡頭販賣的產品若無法超出原先價值,根本就沒辦法開創出新市場,那麼便不會成為一個永續的商業模式。正因如此,「厭世」二詞剛好在近幾年很流行,他發現沒有人真的將「厭世」商業化,最多就是將之圖像化、文字化,但抽象的概念該如何延伸成新商業模式?最大的突破性思維,就是要將原本是一個負面憂鬱的事情,轉化成除了負面之意外,還能夠得到洗鍊的商業價值。

通往藏滿書籍地下室的入口。

  因此,厭世會社在空間上,1 樓為餐酒館用餐空間與吧檯,也有老闆的選書分享和閱讀空間,以黑色的牆面為設計主軸,搭配各種厭世的黑暗設計單品,牆上則有不同的厭世標語,他認為偶爾的厭世是沒關係的,因為以他自身經驗為例,黑暗就如同潮水一般,只是每一次的浪潮有大有小,但終將會退潮,退潮之後要重新找到正面力量,才能越活越好。

  而1 樓要走入地下室的門框上寫著「To Hell Book Room」,營造出彷彿要進入地獄一般的詭譎之感。初入地下室會讓你大開眼界,大面的書櫃和滿滿的藏書,都是陳小乖特地找來珍藏,就像是一間小型的獨立書店,因為他自己相當喜歡各式文學書籍,而店內的書籍也都跟厭世、憂鬱主題相關。他把選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選書是從生理與心理層面去探討人為何會厭世?為何會得憂鬱症或情緒失控等心理書籍;第二部分則是與厭世相關的文學創作;最後一部分則是屬於厭世過後能將人拉起來、正面積極的勵志選書,像是吉本芭芭娜的作品就給人正面力量,讓來店內看書與消費的客人都能再次得到能量。


  店內也有懶骨頭閱讀區可以讓你席地而坐,投入在書本的世界裡,以及大工作桌可多用途使用這個地下空間,至今也已舉辦了許多講座,主題非常多元性,包括:憂鬱症病友講座、性暴力講座、不安小孩、性慾與自我,甚至有厭世藝術家展覽和厭世音樂的創作發表。

  這些都在在顯示出,陳小乖希望能就此地幫助其他病友。他強調,正是因為自己也有憂鬱症病史,更能感受病友處境,因此也希望日後店內狀況穩定後,能聘請憂鬱症病友來工作,並且舉辦病友聊天聚會,不只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也給病友們一個地方重新開始。



清楚定位牌品標 精準傳遞意念

  說到台灣的印象,不僅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就連外國人都稱呼是「美食天堂」。雖然餐飲業是人們的剛性需求,除了滿足剛性需求的必要性,又該如何產生新價值,與他人開創出不同市場?陳小乖解釋,這就必須提升到心靈層面,才能揮灑出許多想像。從創立「厭世會社」品牌至今,他始終堅持一件事—品牌以「故事」為主,「商品」次之。當你清楚了解品牌精神,試著把自己當成一個媒體,精準的將訴求傳遞給消費者,當有了這樣的定位後,所有的產品都將會成為你的傳遞媒介。好比說陳小乖就將店內的書籍視為一個媒介,選書主題皆緊扣憂鬱、厭世,與店內宗旨相契合;還有菜單也具備小巧思,像是「關關難過關東麵」、「魚生好難」、「月初就吃土」,這樣的黑色幽默,明確的表達出他所想要傳達的意念。


  當被問及未來計畫時,他指出希望能夠將此概念複製到全球各城市,成為一個IP,讓大家皆能一如他的經驗,以及試圖翻轉厭世價值的作為:哭著哭著,總有一天就可以笑了。誠如在地下室書店的入口寫著一句名言—Hell is other people.(他人即地獄),來自於沙特(Jean-Paul Sartre)存在主義的哲學論斷,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存在世上,難以對他人的眼光視而不見;活著是苦難,唯一的藉慰是找到舒服的方式活下去。

  Now,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go back to real life?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5月號340期:
創意火花:暗黑風避世所 揮灑負能沉澱心靈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