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10大行銷個案:江蕙的「祝福」 真實的感動

江蕙「祝福」演唱會主視覺。

文/陳睿珮 攝/陳睿珮 圖/取自網路

  2015年1月2日,江蕙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在「祝福」演唱會之後告別歌壇,不但歌迷震驚,當下後台也是一片愕然。喜歡音樂總經理陳子鴻回憶道,「記者會1點開,我12點半問她最後一次:『妳真的確定了嗎?』」當時除了江蕙的家人之外,知道這件事的只有陳子鴻一人。消息確定之後,「江蕙封麥」瞬間成了轟動社會的大新聞,各家媒體爭相播報、更新相關資訊,而歌迷徹夜守在電腦前搶票,還是一票難求。面對利用飢餓行銷催票的質疑,陳子鴻表示,江蕙的演唱會並不需要用到這樣的行銷手段銷售,他打趣地說,「真的要撈錢的話,我可以時間拉長到半年,再辦個50場啊!」

喜歡音樂總經理陳子鴻。


  憑藉多年來的默契與交情,當陳子鴻在2013年為江蕙編寫〈遠走高飛〉這首歌時,就已經明白她希望引退的心情。陳子鴻認為,這樣的消息不能輕易公開,一來是因為江蕙說到做到的個性,二來是自己的不捨,他暗自希望江蕙引退的念頭能有所轉圜。但演唱會一旦進入籌備階段便需要訂立方向,最終定名為「祝福」,除了表現江蕙溫暖人心的歌聲與人格特質,也隱含「祝福大家、祝福台灣」之意,更是希望支持她的歌迷能夠祝福她的告別。

  而問到「祝福」演唱會感動人心的原因,他認為「真的」就是最大的力量,因為是真的,所以不需要渲染;因為是真的,所以讓人感動。「行銷人要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你才能理直氣壯地告訴別人,你來買。」陳子鴻說,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都對「江蕙」這個形象十分有信心,所以最初的構想,就是要把一切最真實的情感呈現出來。當陳子鴻在為這場演唱會選列歌單時,邊排邊掉眼淚,他認為當一切情感都是真的,呈現的部份就不用想太多。至於演唱會的行銷策略,陳子鴻表示,江蕙引退的消息直到記者會當天才對外宣布,不需要另外的形式噱頭,就已能預知這個話題的效果會有多大,但在演唱會內容的安排上,重點則是「觀眾來江蕙的演唱會要的是什麼?」不是最華麗的舞台、也不是最高難度的炫技,觀眾要的是一份感動。他對江蕙說,該唱的都要唱一遍,就算覺得已經唱過很多次了,但觀眾要聽。而最大的挑戰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江蕙」的概念該如何呈現,當工作人員列出他們心目中的必唱曲時,竟然發現要5個小時!於是只好忍痛去蕪存菁,唱出「大部分人心裡的江蕙」。

最終場結尾的「封麥」儀式。

  作為一個統籌者並不容易,尤其陳子鴻在「祝福」演唱會中扮演多重角色,從江蕙的經紀人、唱片公司老闆,再到音樂總監;但在演唱會中的重要決策人物,還有製作人陳鎮川及導演彭佳玲,這兩人既是陳子鴻的好友、也是協助者,身分職權的重點和轉換非常微妙,因此調和各種關係的EQ就變得十分重要。要達到完成自我標準、又能讓大家心裡舒服的雙贏局面,「信任」是很大的助力。他認為,動機會影響最終的結果,假如做到80分跟做到90分都能賺錢,有些人會認為做到80分就好,把剩下的經歷拿去賺別的錢豈不是更好嗎?但對陳子鴻來說,如果90分能夠賺到另一種成就感,就一定要做到90分!

最終場結尾的「封麥」儀式。

  如今數位時代中,音樂產業在行銷上也面臨挑戰,陳子鴻認為,現在休閒活動多元,大家還是愛聽音樂,但手機一打開全世界的內容都在裡面,要指望消費者從前奏開始好好地把一首歌、一張唱片聽完幾乎已經不可能,20秒內沒吸引到消費者就會被關掉,就像看網路新聞,標題沒興趣就跳過了。陳子鴻謙虛地說,「祝福」演唱會不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行銷個案,但這個案例的確是好的,因為它把最真實的元素好好地呈現出來,而一個「好」的樣本,對現下的行銷環境非常重要。對陳子鴻來說,「好」的行銷,不是大張旗鼓吸引消費者買單,而要去想如何用真摯的情感,打動群眾心底的需求,讓行銷的價值能夠延展而恆久。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04月號295期:
單元:特別企劃:江蕙「祝福」演唱會:陳子鴻:江蕙的「祝福」真實的感動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2 則留言:

  1. 請問 是否會發行 江蕙的「祝福」演唱會 的 DVD演唱片 出售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