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好家在我在家》:善用迷因文化,引導創作串聯有機蔓生

 
文/詹致中 圖/提供

 

  2021519日台灣疫情首次升溫三級警戒,正當全人心惶惶之際,短短三天後,全台創作者們網路上自發串聯起「好家在我在家」活動,鼓勵大眾待在家裡,攜手推廣防疫正確觀念。串聯活動由阿滴、志祺及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經理Russell催生,吸引上百位創作者參與,並成功引起全台效應,創造9500YouTube觀看數、446萬互動、1.4萬跨平台內容、破百則媒體報導等驚人聲量。

 


  「去年5月台灣開始出現很多確診,Russell就跟我提到前年日本YouTuber曾發起在家防疫的串連活動,對社會幫助很大,問我有沒有興趣發起。」於是阿滴立馬在群組召集志祺(圖文不符、簡訊設計、志祺七七共同創辦人),志祺又連結傑哥(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社群丼創辦人陳思傑)共創企劃。

 

  志祺形容團隊像是地球超人組織,迅速組起夢幻陣容,三天內就思考完串連架構及擴散節點。光速般完成「好家在我在家」主題標籤(Hashtag)發想、溝通文件與視覺設計。當活動推出上線後,成員又各自解散,等待下次徵召再集結。

 


無阻力行動門檻,槓桿出社群支點


  「好家在我在家」目的是讓訊息擴散最大化,並驅動民眾產生在家防疫行為。團隊思考如何藉由跳板形成路徑,從YouTube頭部創作者發起,吸引小型創作者加入。再推動品牌串聯,從Facebook形成聲量。由於YouTube主要觀眾是年輕人,又設計IG濾鏡製作LINE圖傳給親友、長輩,打破同溫層。傑哥表示:「像是年輕人反攻的長輩玩法。」
 

  整個活動都在進行「社群槓桿」,從創作者槓桿到品牌,品牌再槓桿消費者。擅長串聯創作者的阿滴,是第一個槓桿支點,加上Russell提供YouTube官方版位保,做為邀請創作者串聯誘因,確保活動初期至少創造三、四百萬的流量效應。
 

  「我一開始先聯繫上二、三十位頭部創作者,很快就得到正面回應。」阿滴表示,活動企劃到影片正式上線,大概只隔2周。當第一波影片曝光、洗版,果然吸引其他的創作者自主參與有樣學樣。


  成功串聯另一項關鍵,是設計出降低創作者參與行動的門檻。通常創作者每周上傳12支影片,並提前儲存2周作品量。由於「好家在我在家」團隊熟稔YouTuber產製流程,設計出讓宣導訊息,能輕易置入原本創作內容。傑哥就舉例,原本在家教做菜或在家教運動的創作者,最容易無縫接軌。
 

  志祺指出「觀眾」、「創作者」、「品牌」、三方期望不同,活動設計者需要浸泡在這些社群,才知道如何驅動事件發生。「阿滴、傑哥和我有特別的優勢,就是看很大量YouTube內容,也是創作者,又經營自己的品牌。」

 


跳脫傳統廣告框架,刺激迷因文化發酵


  「好家在我在家的解決手法、操作技術或社群串聯,並非代理商習慣的做事方法。」每次參與如游擊般的社會議題操作,傑哥都會獲得新體悟,並帶回本業的品牌操作。他認為行銷人可以更放開心胸,例如傳統廣告習慣上對下傳遞價值,但在創作者生態中,是讓每人各自表述。「品牌客戶或社會大眾其實不會管你用哪種手段,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是好方法。」
 

  如「好家在我在家」僅提供簡單框架,讓參與者去發揮強烈個人特色。像阿滴提及胡子Huzi在家做鴕鳥茶葉蛋、HOOK挑戰用沒人買的食材做料理、Crispy Fried ABC鹽酥英語的手繪動畫,都散發出強烈的自我色彩。甚至六指淵Huber在家瘋狂漂浮,或藍亦明定居在HowFun工作室,也可以變成串聯作品,都讓人印象深刻。
 

  志祺也形容這次活動,如「迷因」產生各自的詮釋和使用場合,「而我們就變成提供迷因的種子,能應用這樣的文化在這時代很重要。」最終「好家在我在家」在YouTube創造接近一億次的觀看,也讓志祺料想不到這不炫炮Hashtag竟有那麼多人關注。阿滴也呼應,當初覺得頂多到一千萬就很可觀。

 


堅信內在價值,才能不畏負評


  前年阿滴、志祺也曾發起「Taiwan Can Help」募款,在華人圈與國際創造驚人聲量。兩人常給大眾參與社會議題印象,但其實佔不到日常工作的1%
 

  「可能是做社會或政治議題會讓你出圈,尤其大規模會讓整個社會都關注到。但比起政治人物,我們其實非常少參與。」阿滴也笑著表示,這次發起「好家在我在家」沒想到又能成為負面流言箭靶。


  他坦言創作者低調賺錢最聰明,每次參與都會掉商案。「但只要我覺得去做是好事,能發揮正面影響力,而且只有我才能做得到,就會是一種Privilege(特權),那我還是會選擇投入。」

 

  志祺也不諱言參與社會行動,總會有正反意見,去做一定會被罵,「所以你的內在價值堅固嗎?」唯有先自己真正重視,被質疑時才有動機去說服他人。他最後也提醒想參與社會議題創作者,可以慢慢從小的串聯開始練習,「像我每一次有機會,都會把握機會練習。萬一未來哪一天,有真正在意的事情要串聯,我就有能力做到。」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2年06月號363期:

特別企劃10大行銷個案:《好家在我在家》:善用迷因文化,引導創作串聯有機蔓生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追蹤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