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麥當勞《麥克鷄塊體》:保持內容本身張力 發酵自發性擴散傳播

 


文/陳羽晴 圖/麥當勞提供


「I’m lovin' it!」



  麥當勞的「麥克鷄塊」,由麥當勞的首席天才主廚阿蘭德(Rene Arend)於1979年所打造,其隨著台灣第一家麥當勞在1984年一起登陸,迄今也已達37個年頭。《麥克鷄塊體》的誕生,除了有參與我們許多人生階段的麥克鷄塊擔任主角之外,還有許多幕後功臣,分別為負責創意企劃的「只要有人社群顧問」,以及字體由設計師柯平負責操刀,字型編碼和調整則由justfont負責,雖然看似簡單,但整個團隊在間距拿捏、幾何重心的對齊、字體識別度、鷄塊和醣醋醬的自然感之間,花費了一番心力。最後,吸引非常多品牌參與共玩共創,從Facebook上自主擴散到IG以及各大論壇、網路媒體,掀起一波「麥克鷄塊體」風潮! 
麥當勞整合行銷群品牌行銷部協理李俞頻。



承載回憶的麥克鷄塊 華麗轉身為溝通媒介
  麥克鷄塊是全球麥當勞的核心商品之一,在台更熱銷超過37年,每年銷售達3億塊,不僅是台灣人最喜歡的經典產品,更乘載著許多台灣人對於麥當勞的美好回憶。縱使隨著台灣人口味的改變,麥克鷄塊卻始終屹立不搖,在台灣人心中仍然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麥克鷄塊體》透過核心商品-麥克鷄塊與在地社群文化的結合,延續麥克鷄塊的趣味本質(麥克鷄塊的4種形狀的設計,即是為了增加消費者飲食中的趣味感受),希望可以再次喚起消費者腦海中源自於麥當勞麥克鷄塊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呼應全球麥當勞的品牌精神-”Making delicious and feel-good moments easy for everyone.” 這樣的滋味,真好。

  除此之外,近年來廣受討論的話題還有麥克鷄塊的形狀,它並非不規則,而是可以呈現出4種形狀(鐘形、骨形、球形、靴型),這也已然從冷知識成為眾所皆知的訊息。然而卻鮮少人知道,麥克鷄塊這4種形狀其實也能剛好排成「LOVE愛」的形狀。因此,以溝通國民美食麥克鷄塊為主要訴求,選擇從4種字母出發,搭配麥克鷄塊的「靈魂伴侶」醣醋醬,以此結合了台灣特殊的「飲食信仰」-吃麥克鷄塊一定要沾醣醋醬,便成為此次麥克鷄塊字體的創意起源。

  麥當勞整合行銷群品牌行銷部協理李俞頻表示,此次專案與台灣頂尖字體設計團隊「justfont」合作,透過醣醋醬的蘸醬流動搭配麥克鷄塊的4種形狀,打造出26個英文字母及標點符號,推出全球唯一,免費授權商業用途的麥克鷄塊體,呈現出台灣人吃麥克鷄塊時的飲食習慣,讓麥克鷄塊的趣味本質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更藉此徹底攻佔消費者的麥當勞餐組,成為名符其實的-「飢餓」行銷!




飲食習慣結合趣味話題 粉絲自動成為宣傳大使
  這次麥克鷄塊的行銷檔期,麥克鷄塊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大的亮點,關鍵決勝點在於「內容」自身的張力,所帶動傳播擴散的力道。麥當勞的社群夥伴「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團隊,藉由台灣消費者吃麥克鷄塊時的飲食習慣洞察,結合麥克鷄塊自身形狀的趣味話題,最初從一則簡單的迷因貼文發想,進而衍伸出麥克鷄塊字體的實際產出,成功的吸引社群關注。

  同時,麥當勞也看好麥克鷄塊鐵粉的支持力道,決定同步開放麥克鷄塊體的商用權限—只要你熱愛麥克鷄塊,就可以無償使用它進行創作!不僅降低字體使用的門檻,也提升自發性創作意願;麥克鷄塊的粉絲無遠弗屆,也因此吸引了各品牌小編、創作者的關注,社群便開始病毒式的傳播,成功讓消費者自動自發的成為麥當勞麥克鷄塊的宣傳大使。

  「麥克鷄塊字體的成效完全超乎預期!」李俞頻表示,不僅貼文的互動率是過去的貼文平均互動率的26倍,品牌喜好指標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個百分點。此外,麥當勞也觀察到社群上共有超過250個品牌(或粉絲團)自發性地使用麥克鷄塊體進行創作;透過各個粉絲團的共襄盛舉,每一個自發性的產出,都讓麥克鷄塊與台灣消費者的生活連結更加緊密。






無法取代的重要角色 與生活相互連結
  麥當勞在台灣深耕37個年頭,在每位消費者心中都有一段與麥當勞的美好記憶,相信麥克鷄塊也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次麥克鷄塊體的活動,麥當勞再次定義麥克鷄塊的趣味本質,從社群出發,與台灣消費者有了不同於以往的生活連結。如同麥克鷄塊與醣醋醬的絕妙滋味,接下來的日子裡麥當勞也會持續陪伴台灣消費者,一同感受美好滋味-”Making delicious and feel-good moments easy for everyone.” 這樣的滋味,真好。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1年4月號350期:
特別企劃:麥當勞《麥克鷄塊體》:保持內容本身張力 發酵自發性擴散傳播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