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李景宏:接受職務,享受權力,承擔責任

台灣奧美集團執行長李景宏。

文/陳亭妘 攝/陳睿珮

  專訪這天,奧美中國東南區集團董事總經理李景宏剛從中國回台灣不久,因為今年3月起,李景宏不僅負責原本職務,也升任了台灣奧美集團執行長一職。

  回顧幾年前台灣廣告市場趨飽和的狀態下,台灣奧美廣告經深謀遠慮,2010年,時任董事總經理的李景宏帶領台灣奧美最優秀的廣告團隊進駐中國東南區,開始以福建、廈門為基地,台灣奧美廣告便開始拓展生意到中國市場,經營起中國東南區的廣告業務。李景宏的升任,也令人好奇台灣奧美集團下一步的整合,集團下一步走向哪裡?


台灣奧美集團下一步

  台灣奧美廣告從廣告本業開拓市場,延伸到數位、公關等領域,雖然台灣目前的廣告市場已趨飽和,但李景宏認為其它行銷相關領域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例如集團的H&O、OgilvyOne等公司在其領域各自努力,但每間公司單打獨鬥,遇到的挑戰也不盡相同,期望未來利用集團資源持續做最佳整合,鋪好訓練戰線,以實際競爭狀況調整步伐。

  分析中國與台灣市場,過去兩地廣告發展階段雖不同,但溝通方式差距不大,但隨著數位科技變化,網路廣告與社群媒體的運用已截然不同。中國廣告的經營模式串連公關、影視製作與傳播媒體,跨界合作將傳播訊息聚焦。雖然傳播方式與台灣狀況不同,但李景宏卻從中看出機會點,如果能從本業經營範疇往外擴增,發展的可能性更大。他提到,雖然台灣廣告業發展呈飽和狀態,但無論市場好與壞,全看自己如何經營。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為例,朝夕相處的老虎也讓Pi有了求生意志,如果不是恐懼與勇氣,最後也不會平安到達陸地,看見瑰麗的景象,「我覺得玩廣告如果只是隨波逐流,也沒有什麼勁。」


台灣廣告西進挑戰

  對於台灣廣告業西進的機會,李景宏認為機會越來越少了,過去因為中國廣告業正處發展階段,台灣廣告傳播能力相對超前。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年輕廣告人被培養,加上傳播市場發展的推進,比起台灣廣告業,新一代中國廣告人更希望加入中國的廣告公司。此外,雖然台灣行銷人擅長運用數據洞察消費者,但對傳播來說,掌握社會議題與熟悉當地人民語言更為重要,台灣廣告人對此難以適應,種種因素也凸顯了西進的困難。

  觀察中國市場,李景宏平心而論,在中國地區做廣告的確不易,除了傳播需依國家規定外,媒體上刊費用也昂貴,廣告影片秒數短也讓觀眾更嚴苛地檢視廣告訊息,另外,一、二、三線城市人民對於廣告接收能力有差距,若廣告表現尖銳,只能影響其中一群人,無法全面性地傳播。


「觀點」與「本質」

  厲害的廣告人究竟需要具備哪些特質?以台灣奧美集團注重的3個特質舉例:人、知識、創造力,對於台灣奧美集團來說,各類公司要思考是否是人才最想加入的公司,好的人才彼此吸引,培養每一株小樹苗長成大樹;集團長期培養策略人員,擁有足夠的知識資產與許多資深人員,彼此交流並培養新血;「創意無所不在,不是只有廣告,公關、網路也需要創意。」公司文化對於創意的養成非常重要,讓創意不怕犯錯,對廣告人來說,創意環環相扣,有了公司文化支持,創意才會追求更卓越的創意。對李景宏來說,加入台灣奧美團隊有兩個必備條件,「觀點」與「本質」。對於任何事來說有自己的「觀點」,探究事情本質並勇於挑戰現狀,就像廣告傳播行業是影響大眾的產業,而非人云亦云。關於「本質」,除了個性良善,是否適合廣告業是最重要的考慮條件,「特質必須反映在過去的人生中,如果沒有反映,我怎麼期待你未來會有什麼反映?」廣告產業壓力大,作業時間長,溝通能力也非常重要,所有策略、解決方案必須經由團隊認同後才能進行執行,李景宏笑稱就像「驗血」一樣,這些挑戰是否能克服?他描述過去踏入廣告業從當AE開始,雖然常常必須加班,但對於團隊討論的內容都深感興趣,有一回甚至在睡夢中想到解決方案,立刻起身作業,他形容「當你喜歡這個行業,不會覺得過程痛苦,反而覺得能有非常多的學習。」


李景宏的人生哲學-「盡己」

  喜歡文學、藝術、電影與小說的李景宏,興趣與工作很一大部份重疊,也熱愛廣告。回顧廣告生涯30年,一切順其自然,「什麼時候該升什麼就升,隨經驗不斷累積,工作被賦予重大的責任,也逼迫自己展開不同的技能。」許多事情並非原先計畫,而是水到渠成,當時看見廣告已有侷限,身為公司領導者,只能自己帶頭往前。李景宏享受著過程,他認為結果並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只要確認好方向就勇敢向前,畢竟我們無法掌握結果,有太多變數。回想當時決定在中國重新開始,有許多失敗的可能性,但伴隨辛苦也有了新的獲得與學習,也對新市場更加了解、認識不同人。「辛苦的時候,其實是你在成長。」呼應《少年Pi的漂流》,老虎的存在是必要的,回到台灣環境,也許情況未必樂觀,但李景宏認為反而有發揮管理能力的機會,結果如何,盡己而已!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04月號295期:
單元:報導:李景宏:接受職務,享受權力,承擔責任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