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實現搞笑人生的夢想基地


文/周品蓁 圖/卡米地喜劇俱樂部提供

  19 世紀時,「獨角喜劇(Stand-up Comedy)」在歐美盛行,台灣直至 1970 末到 1980 初才傳入。其為一種喜劇表演,通常是由喜劇演員一個人,直接站在觀眾面前,以搞笑方式使觀眾發笑,俗稱站立喜劇。


  台灣第一家喜劇俱樂部「卡米地」,由資深喜劇人張碩修一手創辦,經歷兩次搬遷,目前坐落於台北八德路上,從 2007 年開始至今已 13 年,張碩修也為台灣培育了多位知名喜劇人才,期望將脫口秀的搞笑精神發揚光大。


  張碩修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主要生活都在台北市,今年已快 50 歲的他自認從小便經歷過很多台灣近代重要的歷史時期,因此他是在一個充滿變數以及故事的環境中長大


  張碩修從小就喜歡戲劇,大學時期,即使完全沒有興趣,他還是跟隨當時的潮流選讀理工電子科,但是進入大學後他便加入戲劇社、參與劇團,積極的接觸戲劇,舉凡編劇、導演、製作等創作類型的工作他都嘗試過,也累積不少編劇作品,只想離自己喜歡的事情近一點。



從劇團起家 轉型處處碰壁

  1990 年開始,張碩修一心投入劇團的工作持續了 10 年,一直到 2002 年,電視產業開始興起,他轉而從事電視編劇,然而持續了 5 年,張碩修體會到電視編劇的層層限制,他坦言後期其實製作的很不順利,在劇團自由創作的日子令他非常懷念,但那時在劇團也碰到很多瓶頸,像是觀眾群、劇本體裁等,若要做回劇團會有一定的侷限,因此張碩修便思考著別的出路,「喜劇」兩個字也漸漸在他腦中浮現。


  張碩修說到,當時耳聞喜劇是主流,是最好營利的事務,他彷彿鬼迷心竅般認為搞笑就能夠賺大錢,便開始著手準備。一開始想的是搞笑劇場,後來學習美國的模式——「喜劇俱樂部 Comedy-Club」,整間店都在做搞笑表演,卡米地初期的計畫就此成形。


  不管任何行業,在創業階段聚集團隊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張碩修首先聯絡以前一起做劇團的夥伴,並向外應徵對喜劇有興趣的人加入,但他不諱言表示:「剛開幕的 1 個月,連下個月要表演什麼都不知道,其實是用很天真的方式在草創卡米地。」



從卡米地開始 13 年站立喜劇歷史

  站立喜劇文化在國外另一別稱為「Talk Show」,台灣則翻譯為「脫口秀」,在台灣與美國除了語言不同之外,核心理念與做法幾乎相同。台灣開始有人在做這件事情到現在,已有 40 年時間,張碩修表示卡米地並不是第一個,他提及藝人羅北安、黃韻玲、馮光遠等都曾嘗試過站立喜劇,卻從來沒有人是以系統化進行,隨著歌廳秀、電視綜藝停止做這種節目後,站立喜劇便幾乎從此消失。


  2007 年,卡米地重新將此文化帶起,若是以此設置為起點,不過才經過 13 年時間,「其實,13 年的時間要建立出深厚文化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張碩修強調,由於卡米地致力於每周都有演出,因此能夠累積一定的站立喜劇從業者、理論基礎和文化。


  談到創業初期,張碩修初始認為 Stand-up Comedy 很簡單,只要一個人一支麥克風,站在台上說笑話就可以收門票賺錢,不需要特殊布景、道具、場景、音樂等,雖然看起來成本相當低,但真的做了之後才發現難度相當高,不僅需要好的笑話文本,還要取決於演員的演出能力、表現力、吸引力、反應等,萬事俱備才能引觀眾發笑,所以沒多久團隊就踢到鐵板,張碩修自嘲:「當時的演出品質就是參差不齊的『差』。」


  所幸當時的觀眾耐心的與他們共同成長,透過和更多從業者互相學習,卡米地漸漸穩定形成一個小型文化圈。張碩修強調,最重要的關鍵是「演員」,任何一個演藝事業都需要明星,卡米地也致力於培養明星,唯有明星演員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才能累積一定的票房,進而建立出一個良性循環。雖然有過默默無名,快要支撐不下去的時期,但每個階段出現的明星人物,比如說最初期的大錢小錢、壯壯、吳鳳、小蝦、魚蹦興業等,儘管當時他們只引起短暫的討論度,還是能讓卡米地維持營收和堅持下去的力量。隨著卡米地日趨穩定,張碩修表示,自己能夠堅持到現在,是因為很多新人前仆後繼加入這個行業,並讓這個舞台和身處在這個產業的每一位都更加發光發亮。



吸收新血 發掘喜劇人才

  「培育人才」是張碩修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的事情,在卡米地採報名方式開班授課,而在挑選人才上有幾項重要條件——「特質魅力」、「臨場反應」。首先,利用魅力吸引觀眾,再藉由台上的臨場反應能力,將笑點傳遞給觀眾。另外,還有喜劇演員的邏輯能力,「喜劇就是一種邏輯,沒有邏輯就沒有喜劇。」他補充,喜劇演員的編劇文本所產生的笑料是否能讓觀眾產生共鳴,也非常重要。張碩修也建議,若是缺少最重要的「人格魅力」,寧可放棄當喜劇演員,因為人格魅力佔了表演的 50%,如果在舞台上無法讓觀眾喜歡、吸引觀眾注意,表演要成功的機率很低。


  「喜劇是一種顛覆的藝術。」它的標準是浮動的,因為喜劇的核心邏輯是一個反邏輯,重點是讓「觀眾產生共鳴」,不是用很單純的外表能力,而是用反邏輯去包裝自己。張碩修表示,喜劇演員要發掘自己的人格特質讓觀眾感興趣,他會建議演員:「如果沒有吸睛的能力,就不要做這件事。」但所謂的吸睛也沒有絕對標準,只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質去感動觀眾,才是喜劇成功的關鍵。



從業者少 結合網路平台力求大眾化

  談及脫口秀目前面臨的困難,張碩修思考一下後坦言,基本上它還是一個小眾文化,能觸及的族群只有 5%至 10%,其實非常有限,能不能變成大眾化是一大挑戰。


  脫口秀的發展希望持續且長久,但對於一個僅 13 年的歷史文化藝術,必定要至少 50 年才能穩定,張碩修點出「從業者的數量」是關鍵要素,舉例來說脫口秀的從業者大約 100 位,其中全職者不到 10 位,是相當小的文化體。然而,脫口秀在近幾年急速成長,「這三年的成長,高於過去 10 年。」網路平台的興盛,出現許多網路爆紅的演員,例如龍龍、博恩、黃豪平、黃逸豪等,正因為社群媒體及 YouTube 的廣大影響力,造就了脫口秀的熱潮,不僅讓脫口秀的從業者迅速增加,甚至讓整體的交流和討論變得非常活絡,也相對的注入許多活水。


  《零捌卡好笑》是卡米地去年 7 月與 MTV 合作的節目,結合電視台豐富的資源,將卡米地現場表演片段放上電視以及網路平台,YouTube 和社群媒體已是現今的行銷主流市場,張碩修意識到這是不得不做的東西,因此外包給零捌製作,在宣傳與推廣上面都有相當正面的發展。


  台灣的脫口秀文化從美國傳入,張碩修說到,雖然目前還是跟隨美國的步調,但是 Stand-Up Comedy 是非常在地性的,演員說的笑話結合時事、文化等都只有當地人才能夠了解,所以自然而然會發展出在地特色,雖然大家總是說美式脫口秀,事實上可以稱為「台式」脫口秀,而現在台灣已經發展出一定的架構,未來是否能夠研發出新的形式或文化,尚可期待。


  但是對於 Stand-Up 和 Talk Show,張碩修表示這兩者還是有差異。Talk Show 在台灣最有名的是《博恩夜夜秀》,以談論時事、聊天為主,偶爾也會邀請來賓,主要都是對著鏡頭;但 Stand-Up 也就是站立喜劇,通常直接面對觀眾講笑話,演員和一支麥克風即可即興表演。



卡米地為起點 喜劇市場的擴展

  當談論到卡米地的未來規劃,張碩修表示:「以前是卡米地先規劃路線,帶著演員一起走;現在則是觀眾或核心演員,以他們的發展帶著整個市場走。」目前卡米地都是跟隨著潮流共同前進,期許能夠在發行管道、節目化等方面更加多元化,讓演員施展平台增加之後,被大眾看到的機會便可以愈來愈多,將 Talk show 發展成節目也是指日可待。正如張碩修所言,台灣的喜劇文化並不久遠,需要更多新血加入,所以他不遺餘力的培養人才,也喜於開創新的喜劇創意,讓更多喜劇人擁有自己的舞台,實現屬於自己的搞笑人生!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10月號345期:
創意火花: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實現搞笑人生的夢想基地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追蹤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