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3

踏越9,000公里的救命計畫 台灣舊鞋重啟非洲新生

舊鞋救命發起人楊右任。

文/詹致中 圖/楊右任提供


  以一張海報,透過社群媒體散播肯亞受沙蚤所苦的故事,開啟楊右任從台灣到非洲舊鞋救命的旅程。身為基督徒的他目前不到30歲,即便只有國中學歷,但在社群上分享信仰和推展公益事業,獲得許多人認同與投身參與。從他身上,更能純粹看見在社群媒體的洪流中,精神性對經營一個品牌的重要性。


透過社群發起舊鞋救命活動

  從2014年發起的舊鞋救命計畫,至今已募集超過20多個貨櫃送到非洲各區域,並且延伸出蓋水井、「貨櫃教室」、「愛‧女孩」、「有雞有機」等計畫,從慈善公益延展到社會企業。活動發起人楊右任,15歲離開台灣到澳洲生活,在當地認識信仰,並且接收將到非洲助人的感召,但當時沒資源所以未能如願。楊右任回台灣之後,在團契服務認識加拿大籍的妻子,恰好岳父長年都在非洲擔任宣教士,他得知沙蚤對當地人造成嚴重傷害,從腳底侵蝕到全身,於是興起蒐集父親過去製鞋工廠的庫存,並且透過網路對外募集。沒想到在個人部落格上分享的自製海報引起廣大回響,各界湧入的愛心舊鞋灌爆家中空間。楊右任表示,當海報開始在朋友的朋友圈傳閱,突破原本親友疆界,讓他第一次感受到社群強大力量。

  「社群的力量,讓每一個人的聲音能被世界聽見!」楊右任表示,以他沒學歷、沒資源的背景,若想做一點好事非常困難,尤其在以前要砸重錢行銷的時代。但現在只要故事寫好,把理念闡述完整,就有機會曝光到所有人面前。但他也坦承,社群是一把雙面刃,它可以造成傷害,也可以帶來希望。

2014年發起舊鞋救命計畫,至今已募集超過20多個貨櫃送到非洲各區域。


小心經營社群的大起大落

  經營社群不論是商業品牌或公益事業,同樣都會面臨「要造神很快,但要推倒也很容易。」楊右任表示,組織變大後就會有很多人說閒話。他最常聽到,「你幫非洲,為什麼不去幫台灣?」其實募集到舊鞋若是全新的,會透過教會管道送給偏鄉孩童。「之前有個女生在我們臉書上留言,說為什麼只照顧非洲小孩,不照顧我們偏鄉原住民。她用了我們這個字眼,想說她應該在做這個。所以立刻在她下面留言有專屬台灣計畫,並問她單位在哪裡馬上寄過去。結果她回應說,她沒在做這個,叫我們去找有需要的單位。」



以傾聽和理解化解對內社群爭執

  社群輿論的不可控,常讓推廣活動的人感到棘手。但只要對外能清楚闡述理念、作法,謠言不攻自破。楊右任反而認為,化解對內社群的歧異更是關鍵,「好人跟壞人的爭執很明顯,最糟糕反而是好人跟好人的對立,因為明明都是做好事,但可能一吵架就分裂」例如,是要先讓救助的人能自給自足,還是要先給他錢,有吃的先活下來。同樣情況,也擴大到面對眾多非洲不同理念的非營利組織衝突。楊右任認為,前提是大家要知道彼此都是好人,願意互相傾聽意見,理解對方作法再來討論問題。


持續端出成果和行動,讓社群力量延續

  舊鞋救命能延續至今並不斷擴大,在社群力量持續走下去的關鍵是「成果」跟「行動」。如果一直在網路上要資源,網民會聽膩、會被榨乾。楊右任解釋:「若是不斷端出成果,社群就會跟上你的故事。」

  要能領導社群、感動社群,必須身先士卒。楊右任坦誠,當你在社群推不動,你還願不願意自己一個人衝下去繼續做?他認為分享成果才能有感動,才有機會在社群推廣出去。「即使什麼都沒有還會繼續做下去,這個使命感會讓你有成果,讓你感動人。」同樣每個做品牌的人都得先捫心自問,到底是先想著賺錢,還是先找到比賺錢更重要使命。



用「真誠」感動社群,以「簡單」參與互動

  舊鞋救命一開始能觸發參與,是因為夠「簡單」。楊右任表示,叫你捐10塊錢很難,但把你不要的舊鞋丟給我就很簡單。當參與者的付出很少,但帶來的感動很大,自然而然會幫忙宣傳,變成計劃一分子。加入後,更會跟隨後續創造的故事,「當他們想看自己的鞋子寄到哪,就會跟粉絲團產生互動。」

  舊鞋救命組織一路走來,楊右任清楚內在自身使命,並從外在以實際行動和成果感動人群,讓計劃的正向力量擴及廣大社群,傳遞到更多非洲國家。其實社群網路不只是雙刃劍,更是一個槓桿支點與鏡子,若能展現真誠與全心投入,社群媒體也會給予相應正面回饋。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05月號296期:
單元:DigiAsia專欄:DigiAsia代言人楊右任:踏越9,000公里的救命計畫台灣舊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訂閱滾石文化電子報:
http://goo.gl/forms/OZ0meynu6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