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5

當科技翻轉創意 改寫行銷計畫

北京第一企劃Cheil鵬泰副總裁的池元圭。

文/詹致中 圖/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提供


  擔任北京Cheil鵬泰副總裁的池元圭是韓國人,在1999年曾來過台灣學中文。在10年前加入Cheil鵬泰之前,在數位產業領域中探索。在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中,他分享「科技的創意or創意的技術」主題,總結出10年在Cheil鵬泰以諮詢、數位營銷和電商3個領域的專業經驗。



早期行銷專注於創意

  池元圭以行銷的過去和未來,作為整個演講劃分。他用流利的中文闡述過去行銷專注在創意(Creative)上。他播放了Cheil首爾公司的Bridge of Life與波蘭公司The Very Good Manners案例短片。

  Bridge of Life以首爾的麻浦大橋為出發點思考,常有人在麻浦大橋橋上自殺。生命保險公司為了讓民眾知道生命可貴,在橋上放上柔軟的文案,關懷想自殺的人們。「這是很簡單的電子,卻能感動每個人,也讓品牌認知度提高很多。」;The Very Good Manners的客戶是紅十字會,它們與當地多家餐廳合作,當用餐完畢把刀叉擺成十字形狀,就代表願意在帳單中捐贈1.5歐元,這個簡單的提醒,也讓捐贈額增加65%。



2000年走向創意為主,科技為輔

  「2000年之後,網際網路更加成熟,加上好的創意,我們從代理商變成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池元圭從Cheil鵬泰的發展,解釋行銷走向創意(Creative)為主與科技(Technology)為輔過程。

  從三星為自閉症兒童製作的Android應用自閉症Look At Me,以及結合實體環境與虛擬技術的店面CenterStage就可以看出端倪。Look At Me透過手機App設計的互動遊戲,讓孩童從圖片、面部識別技術和一系列遊戲來幫忙理解人類情感;CenterStage是三星生活家電想解決產品太多,但實體展示空間不足的問題,而用虛擬技術讓消費者同時滿足選擇性與部分實體展示需求。「這方案不只解決家電產業問題,連精品、汽車產業也都適用。」

  Soargon這家製鞋企業希望提升銷知名度,Cheil鵬泰應用中國地區阿茲海默症議題,協助推出Please Take Me Home,在鞋子裡安裝GPS,加上應用社區SNS網路與手機App,讓每年中國60萬走失的失智老人變得更安全。「其實這是來自我們員工真實案例,幸好員工母親早上走失,全公司用微博發訊,晚上人就找到。」池元圭表示,有了這個經驗後,我們建議Soargon不要先推新的漂亮產品,而是先做好事情,讓品牌也變得溫暖。

Please Take Me Home案例。(圖/Cheil提供)


物聯網與工業4.0將改變未來

  現在光靠創意來達成短暫的一鳴驚人效果已經不適用,池元圭認為:「當然我們要用創意讓世界感動,這是創意人所追求,但有一些品牌,已經使用數位媒體與科技跟消費者一同呼吸。」他觀察有兩個重要的科技趨勢,將會改變未來的行銷:「物聯網」與「工業4.0」。只要透購晶片,就可以成為「物聯網」一員,可以應用到各種場所。「大家看到的東西都變成觸控裝置,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花費的時間。」至於「工業4.0」雖然偏向產業,但池元圭表示,當物聯上網,會有更多案例需要技術與聰明製作,並快速地使用到恰當場合。例如現在需要製作手機,前往深圳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做出少量樣機,把概念呈現出來。


行銷大未來,創意與科技齊頭並進

  未來的行銷的革命,是「創意」加上「科技」,技術不再是次要角色,而是並駕齊驅。Cheil在內部建立了Innovation Lab,透過同儕投票,選擇開發可能賣給客戶的新技術。例如從健身房聯想到使用公車拉環幫助忙碌上班族做健康檢查,並提供檢測結果與產品折價,喚醒健康意識,這個技術就順利賣給伊利每益添乳酸菌飲料。

  創意流程因此跟著翻轉,從被動轉成主動。池元圭觀察到:「以前拿到客戶Brief,開始準備,然後Pitch。但這個創意是內部自己想出來,員工會為了自己工作上的滿足,想證明自己而積極行動,甚至不想回家。」另外,魔力運動飲料舉辦的夜跑活動,為了突顯差異,實驗室開發了LED運動服,讓漆黑夜晚仍然能宣傳品牌,促成消費者在微博上廣泛討論。

池元圭示範為魔力運動飲料開發的LED運動服。

  關於大數據,池元圭認為至今還沒看到令人感到痛快的分析,不過他分享數位消費者決策旅程的改變,以往是從產生認知開始,現在情況不明,在網路搜尋、銷售場域,透過即時直接刺激或引導消費者行為,比較容易有效果。消費者現在習慣各個媒介上的接觸點,學習和比較各家產品,找到消費者選擇購買的關鍵點非常重要。


行銷計畫要涵蓋「以內容為中心」、「關注電商」與「程序化廣告」

  池元圭最後也分享代理商面對行銷環境,應該要有的3種合理的計畫。第一是建立數位內容中心,可以深度研究產品在不同平台、媒介上如何被討論。抓到消費者流行興起點;第二個是關注電商各種渠道,無論是否實際被購買,但至少消費者會透過相關管道去了解,然後等待機會;第三是一定要應用DSP AD,透過DMP的Cookie分析消費者,找出更好的ROI投放策略。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09月號289期:
單元:特別報導: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當科技翻轉創意,將改寫廣告流程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