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每月一詞-FTA,自由貿易協定


文/陳則均


發生什麼事?

  8 月 28 日總統蔡英文召開記者會,宣布自 2021 年 1 月起將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美國豬肉,以及30 個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

  2007 年 7 月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檢驗出部份美國進口的豬肉含有瘦肉精,引發臺灣民眾對於進口、食用美國豬肉產生疑慮,即便面臨美國強行叩關壓力,政府最後還是決定禁止含瘦肉精豬肉進口。這兩年臺美關係升溫,美國政府通過多個友台法案,包含:《台灣旅行法》、《台灣國際參與法》、《2019 年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等,明顯對臺灣釋出善意,但在貿易協定方面,雙方始終沒有大幅進展,禁止進口美國牛豬更是明顯的貿易障礙。美國甚至表明開放進口美國牛豬,是為雙邊的經貿合作打開大門;雖然臺灣市場對美國豬肉銷量並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美國政府重點在維持貿易公平,依此爭取更多談判籌碼。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自由貿易協定

  自由貿易協定的定義是 2 個或 2 個以上國家,對彼此開放國內市場並取消大部分進出口貿易的關稅或非關稅障礙,給予貿易進出口優惠之協定。

  要談論自由貿易,得從 15 世紀地理大發現開始了解,當時歐洲國家為了購買香料只能從陸路抵達亞洲,除了路途遙遠外,貿易還被義大利商人壟斷,因此最初的遠洋航行,是為了尋找從西歐前往亞洲的海路航線,而這樣的需求促使歐洲船隊開闢多條新航路;因此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大增,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

  到 19 世紀末,隨著世界經濟在 1873 年陷入嚴重蕭條,走向更加自由化的多邊貿易的趨勢將很快開始放緩。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認為有必要制定周詳協議,以建立更合作與開放的國際體系,因此越來越多區域貿易協定簽署。透過協定,簽訂國家之間的貿易會比未簽訂之國家的自由化程度高,達到區域經濟整合以消除各國貿易障礙。

  而 FTA 又擁有不同名稱, 例如 BTA(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雙邊貿易協定)、RTA(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區域貿易協定)等等。臺灣在 2002 年正式成為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後,第一個簽署的 FTA 是與巴拿馬簽訂之協定。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10月號345期:
每月一詞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追蹤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