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品牌必須掌握的三大趨勢

(左起)Wavemaker 策略部經理陳佑銘、GroupM [m]PLATFORM 數據分析總監戴伯偉。

文/詹致中 圖/滾石文化提供

  5G 時代即將到來,品牌如何因應科技新媒體,對人們生活的改變?睽違已久的雲講堂,邀請到媒體投資量全球第一,亞太區超過 4 成的 GroupM 與 Wavemaker,前來分享集團推出的「新視界計畫(Consumer Eye)」。從了解消費者新媒體使用與購物行為,來探索技術與創新,對消費者生活的改變。

  隸屬於 WPP 集團底下媒體投資管理集團 GroupM,統合媒體庫 Wavemaker、傳立 Mindshare、競立 MediaCom 等媒體服務公司。本次雲講堂 GroupM 與 Wavemaker 聯手帶來「消費新視界」主題。

  Wavemaker 策略部經理陳佑銘於開場破題指出,面對科技浪潮,必須從媒體整合內容與科技,才能掌握消費者心中所想。Wavemaker 歸納出消費者決策旅程有以下四階段。

  首先為被動階段(Priming Stage)消費者僅接受資訊,之後會觸發(Trigger)階段產生需求,進而進入主動階段(Active Stage)進行搜尋,最後再完成購買階段(Purchase)。

  「消費者在被動階段時,尚未有購買意識,所以不會消費。此時品牌可先設法建立起偏好,等消費者產生需求時,才會把品牌納入考慮名單。」通常面對市場繁星般的選擇,大腦只會冒出前三名偏好品牌。

  媒體投資對品牌是支出,期待投入產生相應回報。所以媒體代理商跟品牌關係,不能只是媒體執行,要進化成夥伴,一起協助客戶找到成長機會點。但要完成這項使命,要有龐大資料庫,於消費者旅程各階段中,有相應工具輔助。



數據與工具當道的數位年代

  為何現在的媒體代理商,會特別強調數據與工具的重要性?從台灣媒體投資量觀察,2016 到 2018 年平均年成長率 5%。若在細部拆解成傳統跟數位,前者下降 8%,後者上升 26%。陳佑銘分析:「傳統和數位有各自存在的意義,但數位確實處於趨勢浪頭。」

  台灣數位觸擊率已達 91%,數位普及化連帶影響媒體行為變化。陳佑銘舉出自家閱聽習慣,已是一邊看電視,一邊使用手機玩遊戲。從單螢幕變成多螢幕,資訊取得方式極度破碎。若未擁抱新技術,難以從龐雜數據,洞察出消費者觀看與興趣。

  數位帶來生活型態變化,還包括硬體裝置移轉。如手機 APP 取代銀行 ATM,數位支付取代現金;傳播方式也從單向轉成互動,現在廣告能即時取得想法、留言、行為,而非黑盒子。

  針對時代趨勢與科技變遷,GroupM 集團推出消費者「新視界計畫(Consumer Eye)」,研究包含如行動支付、智慧家庭、電子商務、隨選視訊等領域,以科技早期採用者為對象,設法從中洞察出消費新態勢。計畫歸納出三大趨勢。包含:「科技加速導致消費旅程縮短」、「全通路整合勢在必行」、「透過數據收集及軟體掌握消費者」。


趨勢一:科技加速,導致購物決策縮短

  為何消費旅程會縮短?比方,電商誕生後就打破時空限制,在家滑手指頭立即完成購物。「消費從實體往電商移轉,最主要因素是提供,更好的搜尋比較、收發貨便利性與快速付款。」陳佑銘也提到行動支付爆發,驅動力來自於方便和折扣。他觀察科技帶來顯著變化,但其實消費本質未變。

  愈來愈多的物聯網裝置也進入家中,如智慧家庭、AI 語音助理等產品。當科技提供更快速、更便宜、更方便,也促使消費旅程有所轉變。陳佑銘描述,過去想吃東西,可能打開冰箱才發現牛奶喝完,於是出門購買。但牛奶其實 3 天前就喝光了,若智慧家電介入生活,就會主動提醒下訂,縮短消費者意識到的時間。

  智慧裝置讓購物決策產生重大變化,未來還有更多機會,創造連消費者都沒意識到的需求。至於品牌該如何擁抱?陳佑銘點出「速度」、「結盟」與「想像」三大關鍵。品牌要給予消費者更快、更優化的購物體驗。透過多方結盟,彌補自己欠缺能力。善用想像力,賦予科技創造新接觸點與商業機會。


趨勢二:全通路整合勢在必行

  為什麼品牌現在必須要執行全通路?根據線上、線下的搜尋與購物交叉調查,消費者已非侷限單一管道。GroupM [m]PLATFORM 數據分析總監戴伯偉,更進一步剖析 O2O 現象,在電腦裝置上購物的比例近 2 年降低,但行動裝置持續增長。

  「消費者愈來愈常在電商平台上搜尋,瀏覽購物網站變成資訊來源,甚至是一種興趣。」戴伯偉指出,網購不再是購物最後一哩路,而是 O2O 資訊圈的一環,所以全渠道溝通整合是必要舉措。傳統溝通是店家、報紙、電腦各自提供資訊給人們,全通路則改成整合所有訊息,提供消費者一致性、無負擔體驗。

  「要如何整合?必須從渠道概念,轉變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策略!」由於要交互比對各種數據來源,戴伯偉認為得靠 DMP、CDP 等新工具,才能藉此分析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行銷方案,提供對的溝通訊息。

  戴伯偉舉出 Uniqlo 推出線上訂單、線下取貨服務,藉此滿足不同族群的偏好。或是全家行動購,以 APP 整合線上、線下會員,讓咖啡寄杯、點數更容易使用與移轉。「對消費者而言,在任何渠道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消費。」



趨勢三:透過數據收集及軟體掌握消費者

  戴伯偉點出,無論是否為科技早期採用者消費者,都已經意識到「數據隱私」重要性。那品牌該如何蒐集資料?根據調查,若蒐集數據能創造服務回饋給消費者,有 6 成願意分享數據。但若應用在個人化廣告,比例就降低。如果是分享數據給其他公司,即便能提供更好服務與產品,也沒意願。

  數據應用的 3 個重點是「體驗」、「分群」和「品牌資產」。戴伯偉解釋,要善用數據提供符合消費者生活型態的體驗。分群能找出每個人偏好的管道和習慣。建立良好印象品牌資產更重要,品牌才能成為消費者心中首選。

  「不能單純打廣告,而沒控制風險,導致內容出現在不當版位。」戴伯偉補充,可以跟對的媒體夥伴合作,投放在優質的版位,避免出現廣告詐欺(AD Fraud)或被機器人不當點擊降低可視度(Viewability)。

  戴伯偉最後分享品牌與消費者雙贏的訣竅。首先是品牌能提供消費者更好服務與更快回饋,讓消費者願意提供數據。再透過工具如 DMP 進行數據分群與分析,因此達成全渠道整合與有效媒體策略,並掌握廣告風險,讓品牌資產達成良好的正向循環。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9年11月號335期:
報導:品牌必須掌握的三大趨勢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