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說好「故事的故事」 掌握導讀傳達情感深度

結果娛樂營運長蔡妃喬。

文/陳睿珮 圖/取自花甲男孩轉大人Facebook粉絲專頁

2017年5月《植劇場》推出全系列第七部、原著改編系列的第一步作品《花甲男孩轉大人》.改編自楊富閔小說《花甲男孩》,描述主角花甲面對自我與家庭的種種人生習題,喚起許多人的成長記憶,也創下《植劇場》系列最高收視4.16的亮眼成績。幕後推手之一的結果娛樂營運長蔡妃喬,擁有16年完整而豐富的電視台戲劇行銷經歷,2015年轉換跑道自組結果娛樂公司,希望透過說故事的方式為表演藝術發聲。本次將與我們分享對於戲劇行銷與觀眾的深刻觀察,以及,在數位環境下戲劇行銷正面臨著怎樣的全新挑戰?

  《植劇場》為臺灣戲劇品牌,希望以屬於台灣特色的「類型劇本」深根在地情感連結,同時培育戲劇新秀,灌溉一片台灣戲劇土壤。自2016年起播映,共分為「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4大類型,每個類型製播2部劇集,共製播8部劇集。其中《荼蘼》、《天黑請閉眼》、《積木之家》、《夢裡的一千道牆》、《花甲男孩轉大人》、《五味八珍的歲月》單元的線上、線下社群活動皆由結果娛樂規劃執行。


快節奏挑戰 帶領觀眾走進情感核心

  談到《植劇場》的行銷挑戰,蔡妃喬表示,過去電視偶像劇的行銷檔期大約持續13個禮拜,而電視八點檔可能長達一年。《植劇場》每一單元各6至7集,即代表6至7個星期就要循環新的故事,其行銷時程僅為一般偶像劇的一半長。這也代表第一檔還在跑通告,同時間,第二檔就要上映。也因此,社群需要重新建立、重新尋找素材,時間非常緊迫。而一路到了《花甲男孩轉大人》單元遇到的問題則是,戲劇氛圍非常溫馨熱鬧,卻緊接在數篇較為冷調的單元之後。蔡妃喬表示,當時就決定開鏡時要「熱鬧登場」,以大量演員與拍攝現場的影音素材吸引觀眾目光,營造期待上映氛圍,創造話題性與黏著度。

  蔡妃喬認為,以往人物介紹簡短文字敘述即可,但《花甲男孩轉大人》是一個大家族的故事,若無法熟悉人物便無法融入劇情,「觀眾有興趣就會回頭重新認識他們,你不能讓他們在介紹上只看到2、3百個字。」於是製作為故事連載型人物介紹,依照故事線依序介紹人物出場,讓觀眾清楚掌握劇中人物之間的關係。「觀眾是因為說故事的方式聚集,不能只是單純上傳素材。」蔡妃喬說。因此在每一集映前、映後,團隊皆規劃不同主題的線上直播。以第一則直播為例,就是劇中繁星鄉長預告有事情要發生,讓觀眾彷彿回到時常傳來里長廣播的鄉下老家,這也拉近花甲男孩與觀眾的距離,使觀眾沉浸於劇情環境中。


分眾導讀 延續尾韻溫度

  社群上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而變化來臨時如何應用便是關鍵。蔡妃喬舉例,劇中一幕演員盧廣仲與蔡振南一鏡到底的父子對話,原本在決策過程中思考,如果在自有平台上發佈即有獨家性,但對外主動提供則可製造話題性,卻帶有「官方」感。意外地,蔡振南首先在自己的粉絲頁上分享,引發網友與媒體熱烈討論,超過4萬人次分享。團隊乘勝追擊,主動提供媒體素材,並依不同平台特性搭配導讀方向參考。蔡妃喬說,同一素材針對不同對象要採用不同觀點導讀,像是從演員角度談論實際拍攝心得;在粉絲專頁上分享訪問導演的拍攝觀點;而到校園巡迴時,則是進行如何處理一鏡到底的實務教學。

演員蔡振南首先在自己的粉絲頁上分享一鏡到底的父子對話橋段,引發網友與媒體熱烈討論。

  在最後一集播映,規劃全體演員與觀眾一同觀賞,並製作主題圖文分享「#花甲人向角色告別的一句話」,每小時發送一則。蔡妃喬認為,影視作品的「尾韻」很重要,讓觀眾能反思在觀影過程中引發的內心想法,同樣在電影版《花甲大人轉男孩》也配合劇情規劃「花甲時光郵局」,讓觀眾能在電影結束後提筆與不同時空的自己對話。以及舉辦以原著改編為主題的相關座談會,讓尾韻繼續以不同形式發酵。

全劇播畢,團隊訪問全體演員製作主題圖文分享「#花甲人向角色告別的一句話」。


內化素材 掌握溝通核心

  觀察數位時代下的戲劇行銷,蔡妃喬分享,他認為核心在於IP的熟悉度、深入核心的導讀與說故事的方法,是任何作品形式與行銷管道皆需掌握的重點。再者為掌握平台特性,無論在什麼樣的平台都要把持說故事的初衷,深度內化素材,如果無法掌握和觀眾溝通的重點,不管放在任何平台上都無法達到效果。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8年3月號316期:
特別企劃:說好「故事的故事」 掌握導讀傳達情感深度
     專訪結果娛樂營運長蔡妃喬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