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聽從內在的聲音!來自感官深層的啟發

聲光藝術家姚仲涵以日光燈藝術裝置呈現光影與聲音變化。

文/詹致中 攝/陳映婷


  五感是創意的源頭,本次亞洲廣告會議(AdAsia)與TEDxTaipei合作,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人,用18分鐘分享他們探索感官的極限。第一天TEDxTaipei Salon邀請到聲光藝術家姚仲涵、亞洲頂尖攝影師趙峰、世界音樂製作人吳金黛與水舞間藝術表演家Jesko von den Steinen。


姚仲涵:把日光燈變成音樂與視覺的饗宴

  日光燈管也能變音樂?姚仲涵長期探索噪音可能性,他常錄下冷氣、冰箱各種機器發出的聲音,並輸入電腦後製,但仍找不到令他驚豔的成果。某一天的下午,他打開家中房間的電燈,快壞掉的日光燈管發出「答答答」的聲音,讓他興奮不已,因為他終於找到與聲音連結一體材料。「日光燈發出的細小聲音,是無法用數位訊號模擬,這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日光燈並不像LED燈泡可以使用很久,如同人類會衰老,帶有某種人性化,這讓姚仲涵探尋日光燈與人之間的互動潛力。2010年在東京展示的裝置,天花板布滿圓形日光燈管,當人從房間移動觸動到上方感應器,燈管會同步開關並產生聲響,激發快速閃爍的光線與如同瓶子碰撞聲音。姚仲涵表示:「視覺看似很激烈,但聽覺卻很清脆,彷彿走在不平穩的空間,體感經驗非常強烈。」

聲光藝術家姚仲涵透過Workshop讓與會者感受日光燈發出的光影聲音。

  今年台北展出的日光燈時鐘作品,姚仲涵詩意地認為,開關造成的時間延遲,讓日光燈如同人一樣並非事事精準,但卻能對比時間的精準。除了裝置藝術呈現,姚仲涵也即興使用日光燈帶來現場演出。在日光燈管內裝設麥克風,並設置可調變亮度與音頻旋鈕,控制台加上雷射體感控制器,中控台電腦可加入效果與節拍,讓演出充滿視覺與節奏融合的實驗噪音。在演講後的工作坊,他也帶領現場觀眾,一同操作多台日光燈管,即興演出5種聲光節奏的噪音協奏曲。


趙峰:食物攝下全世界的貧窮真相

  來自中國的趙峰擁有工程背景,在一次攀登喜馬拉雅山後受到啟發,決定追隨內心感召轉行成為攝影師。在5年前,他與身為經濟學家的妻子,共同開啟貧窮線計畫(The Poverty Line)。《論語》記載:「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趙峰表示這句話今天依然適用。住在北京的趙峰與妻子,發現中國的貧窮線是一天收入少於3.28人民幣,這對每天消費一杯20人民幣星巴克咖啡的中產階級來講非常不可思議。他前往菜市場,實際感受到底3.28人民幣可以買到什麼?並用相機拍下作品,貧窮的人們一天只能買到6個包子、一把蔬菜或一小坨絞肉。「這讓我重新開始認識世界。」

亞洲頂尖攝影師趙峰引用《論語》,開啟「貧窮線」議題。

  趙峰帶著家庭周遊世界各地,5年來拍攝28個國家,在世界各地舉辦攝影展。他表示貧窮線往往是負面題材,其實能以有趣方式呈現,重新喚醒人們注意。「貧窮線拍照的方法很簡單,每到一個國家的旅館,我會觀察房間是否能作為暗房,然後去市場買食物和當地報紙來拍攝。」趙峰補充,報紙能傳遞出在地日常訊息,也成為時間註記。

與會者透過Workshop,實際體驗「貧窮線」在台灣一天可換取的食物。

  除了攝影,趙峰發現與大眾溝通才能傳遞訊息,所以他前往各地舉辦工作坊。在AdAsia現場,他邀請觀眾體驗台灣貧窮線,若只賺台幣56.96元可以買到什麼食物?一天只能吃到一個火龍果、兩個柿子或三碗泡麵。工作坊讓參與者用報紙當背景,拿手機拍下食物照片上傳到社群網站,並分享自己面對貧窮線心情,讓更多人關心這個議題。創立給窮人微型貸款的銀行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曾說:「貧窮應該只存在博物館。」趙峰拋磚引玉,希望自己和大眾,都能持續以影像喚醒世界,共同面對當代嚴峻貧窮課題。


吳金黛:錄下大自然最美麗的樂章

  除了貧窮議題,面臨人為破壞的自然生態該如何拯救,也許我們可以用音樂找回自然。曾入圍葛萊美獎的吳金黛來自台灣,長年蒐集自然聲音,並推出一系列結合生態聲音的音樂創作專輯。演講一開場,吳金黛關掉投影片,讓大家猜猜音響裡傳出什麼聲音?有麻雀、蟋蟀、海潮聲,但能認出多少?其實我們並沒有認真聆聽生活周遭環境。

世界音樂製作人吳金黛現場播放《森林狂想曲》。

  吳金黛從美國學成音樂歸國後任職於風潮唱片,因為接觸生態工作者而開始蒐集自然聲音,收集了各種蛙類、鳥類、山羌、飛鼠的鳴叫。集結錄音成果,並在16年前推出生態聲音圖鑑後大受聽眾喜愛,於是找來更多生態人和音樂人一起合作,透過音樂載體傳遞動物生態。

  長期收音讓吳金黛抗拒人為噪音,直到一次墾丁白沙灣錄音,正當享受溫柔的海聲擁抱,遠處卻傳來一群年輕人的嘻鬧聲,正當她想結束錄音瞬間,忽然轉念,聽到海洋與人的聲音融合一起,其實再自然不過。「人也是自然一部分,大自然對生命照顧是一視同仁。不會像人有二分法,好與壞、正與邪。自然追求的是和諧共處。」吳金黛表示,套句老派的說詞就是「天人合一」!

  演講現場還播放腹部帶著美麗藍色的和尚蟹,成千上萬從防風林濕地移動走路的聲音,這也啟發了吳金黛創造「濕地小精靈」音樂。但收音後5年,她帶著同事返回原地,卻發現海岸蓋了堤防,濕地變成沙漠。「人無意間的小小舉動,就會傷害自然。但小小善念,也可以糾正錯誤。」吳金黛感性表示,身在創意產業,希望自己能用創意讓世界更美好,讓每個生命都能看到價值。


Jesko von den Steinen:創意玩工作

  澳門知名的《水舞間》是全球最大型水上劇場,擔任男主角的Jesko擁有行銷與策略企管碩士學位,目前也將劇場演藝經驗,實踐於廣告行銷與活動產業中。Jesko引用愛因斯坦的話「創意就是有趣的智能」,他表示公司領導者如果想成功開發產品,就要樂在其中,不要擔心成果,全心全意玩耍才能釋放創意。因此演講會後由Jesko主持的工作坊,帶領學員玩「貓抓老鼠」、「123木頭人」、傳遞竹竿或接球等各種遊戲,讓每個人體會聆聽與投入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都能找到像遊戲一樣好玩的元素,增進創意力。

水舞間藝術表演家Jesko von den Steinen分享劇場演出經驗。

  Jesko也分享《水舞間》經驗,來自二十多國的表演者共聚一堂,斥資不菲目的創造最新鮮的感受,讓表演者與觀眾都樂在其中。他自己歸納在劇場長期累積的經驗,分享了4個增進創意的法則,首先是要質疑典範。Jesko指出藝術家杜象用馬桶質疑何謂藝術,帶領我們用嶄新的觀點看世界。女權主義者以女人需要男人,就如同魚需要腳踏車,啟迪女性獨立自主意識;第二是對架構要有直覺。Jesko舉出DNA在Watson與Crick發現架構前,先從物理化學家Rosalind Franklin的X光片得到線索。而畢卡索《格爾尼卡》看似天才揮灑的畫作,其實是從各種地方援用靈感,例如古代文學的獨角獸或藝術家哥雅表現技法。Jesko認為:「其實藝術和科學有關聯。所以直覺要有架構,架構也要引入直覺。」廣告圈,常把創意、科技、財務三權分開,但其實三者有關連。只要你能去玩耍,就能在其中找出創意可能;第三點是平行思考。「當我是演員,是要站到聚光燈底下,還是不要?或是與其他角色對立?有很多思考可能。」;最後是不要害怕無聊。

水舞間藝術表演家Jesko von den Stinen邀請與會者透過竹竿傳遞,感受「聆聽」專注力。


聆聽直覺,就是創意核心

  對藝術家來說,Jesko認為要聆聽自己聲音,身體會告訴你答案。「如果感覺頭痛,可能就是一種訊息。」一開始不知道答案是什麼,要花時間聆聽直覺,對藝術家最重要,如同姚仲涵靠直覺意識到日光燈的聲響潛力之處;攝影師趙峰在轉職與發展計畫時,也聽從直覺,才造就今日的影響力;世界音樂製作人吳金黛也談到在創作時會沉浸於情境,讓想法從腦中自然抽絲剝繭,開始出現故事。從分享也讓與會者更加了解「聆聽」重要性。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12月號292期:
單元:特別企畫:子題一:聽‧見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