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9

行行出狀元


文/funP 雲沛創新集團 洪志鵬

  矽谷知名創業家、投資人暨 Netscape 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 在上個月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IT’S TIME TO BUILD」。檢討美國面對疫情應對上的雜亂與失措,尤其是高科技聖地的矽谷,這些賺最多錢最先進的高科技公司,在這病毒危機下的貢獻是如此微弱。他的論點是「IT’S TIME TO BUILD」,美國必須恢復製造能力,不能像現在一樣,連最基本醫療需求的口罩、防護衣都無法大量生產。

  在這篇文章中他對各行業提出質問:「你做出了什麼?直接做出來、幫助別人做、教別人做、或照顧那些做出東西的人?」

  當然這文章引起很多爭議,部分原因也是Marc 本人的在軟體業和創投業的背景,他目前仍是 Facebook 和 eBay 的董事,投資的事業大都在這領域,在 2011 年還發表一篇文章《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闡述軟體已經吞噬了各領域傳統產業。所以他本人在過去也是這製造業外移現象的倡導者和美化者。

  美國製造業外移的現況,一直是被鼓吹美化的進步潮流。2005 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一書把這發展策略宣傳到極致,低端的製造業甚至某些服務業都可以外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美國本地留下最有創造力最厲害的研發設計,這是最完美上流的模式。

  Marc 的意思應該不是這些高科技廠商有多廢,而是應該檢討過去製造業外移的作法。像美國這般大國,不應該放棄任何一種產業,得擁有自己製造產品的能力。不然像這回缺醫療用品,下回不知道要缺什麼。在太平時期可以把創新研發講得很偉大,一旦出事就捉襟見肘。

  在川普上台之後,也用力在扭轉這製造業外移的現況,一直到當前的武漢疫情,就被更多人提出來檢討。Marc 這篇文章裡提到要「Build」的重點是實體產品,有點像是因為疫情危機發射出的馬後炮。不過的確提出了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各種產業自製的能力,不能只務虛不務實。實體產品在當前看來很重要,口罩衛生紙不能缺,但其實網路時代這些線上服務也已經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oogle 的搜尋和地圖服務,Amazon 的線上商店,我覺得結論應該是線上線下都需要,沒有哪個比較厲害,實體虛擬都一樣重要。

  各種行業對社會國家都有貢獻,但免不了會有熱門產業和冷門產業,熱門產業平均薪資就比較高,就容易吸引人投入,尤其是剛畢業的新鮮人。這 20 年來在台灣資訊業的情況正是如此,早期因為新竹園區半導體業優渥的分紅配股,也磁吸了大批優秀的軟體人才。常有人嘆息這些厲害的軟體工程師都跑去工廠輪班管製程和良率,難怪台灣的軟體業一直起不來。

  再拿本集團自身經驗,我們每年在畢業季都有招募儲備幹部,今年已經是第七屆,薪資水準在廣告行銷業界算是優渥的,希望每年吸收幾位厲害的新鮮人加入。現在不少公司都有類似的 MA 方案,但最吸引人的就是金融業的儲備幹部,這行業金飯碗有保障,而且新鮮人就給百萬年薪,簡直立即躍進龍門。這幾年幾位同時錄取銀行和敝公司儲備幹部的同學,他們的決定幾乎毫無懸念,今年一樣命運重演,有一位評審全票通過的優秀人選,在得知入選某銀行 MA 之際,馬上發來一張感謝並婉拒的好人卡,我們也只有舉手投降並回信祝福的份。雖然當年如果我面對這種選擇,搞不好也會往金庫走去,但心裡還是覺得遺憾。所有厲害的人才都被磁吸到那行業,並不是健康的現象。

  常跟朋友談到各種不同產業平均薪資的差距,有些產業就硬生生高人一截,新鮮人剛開始就有明顯差距,再來依等比級數越差越大,最終到管理階層簡直是天差地遠。但是按照 Marc 文章對於「有沒有做出東西」這個定義,薪資最高的產業往往並不是貢獻最大的,有些還完全相反。在此先跟金融業的親戚朋友說聲抱歉,我想就舉金融業來當例子,這產業正是我所說起薪高,再隨著職位上升一直高至天際。但如果想想這行業有沒有真正「做出東西」,對社會的實質貢獻是什麼,這就很有趣了。

  外在環境如此,我們很難去影響整個大局。重點當然要政府兼顧產業發展,但在個人方面,在這畢業生投入職場的求職季,今年又碰上疫情的影響,對就業機會必定有所衝擊。在任何時刻要做職涯選擇,金錢永遠都很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景氣如潮水,明星產業可能變泡沫,被看衰的產業也可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當明星,比方說台灣的口罩國家隊。人才分佈在各行各業,行行出狀元,產業均衡發展,這樣才平衡健康。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6號341期:
專欄:行行出狀元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