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6

假新聞與他們的產地: 從「我朋友說」到「紐約時報」


文/ funP 雲沛創新集團蔡律安 Brody 圖/ funP 雲沛創新集團提供

  自從川普與希拉蕊 2016 年的選戰之後,「Fake News」讓雙方支持者都對新聞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早在 2014 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時,俄國便製作大量假新聞,干擾烏克蘭國內輿情與政局。台灣在去年(2018)年底,駐日代表在燕子颱風重創關西機場期間,有大量假新聞創造輿論指責其救災不力。

  其實早在十年前,美國就有龐大的「新聞製造工業」,能夠將自導自演的事件,一路從網路爆紅、最終登載至華盛頓郵報等老牌媒體上。從無到有生成新聞的網路手法,已經是一條成熟的產業鏈了。

  2013 年,有一位新聞製造業的佼佼者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整理出版了《被新聞出賣的世界》。書的原名是 Trust Me, I'm Lying—相信我,我在騙你,梳理了整個產業鏈的結構。

  萊恩將製作假新聞的供應鏈分成三個層級,透過層層的傳遞,最終可以使街談巷議變成 CNN 與紐約時報的正式報導。

層級 1 -訊息的入口

  個人部落客與地方性的網站:由於和讀者關係密切,第一層級著重於地方性或個人性的議題,但同時也渴望流量與金錢,重點在於他們的人手不足,因此對提供的資訊接受度較大。

層級 2 -關係媒體

  傳統媒體旗下的網路平台或是地方網站,雖然這些傳統媒體的姐妹網站使用相同的商標,但是對媒體經營的方針卻完全不同,比方說富比世雜誌與 Fordes.com 的編輯原則是完全不同的。

  此為決定資訊是否能廣泛傳播的重要關鍵,由於依舊有品牌包袱(以及要營造專業的表象),多將故事包裝的更有話題性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假新聞與他們的產地 - 從『我朋友說』到『紐約時報』

層級 3 -全國性媒體

  通過前面兩道關卡之後,這些部落客和中型媒體都跟你站在同一邊,他們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獲得全國性媒體的報導,以獲得更多的流量。透過觀察目標全國媒體的記者喜歡哪些中型媒體作為自己的一手消息來源,可以大大增加勝算。

  萊恩最經典的案例便是行銷「塔克,嘿咻嘿咻嘿咻!(I Hope They Serve Beer in Hell.)」這一部電影做聲量宣傳。萊恩先破壞了幾個電影立牌,再拍照寄給熟識的小部落客,製造「爭議性」一手消息,並且煽動大學社團組織反對電影的示威,讓地方網站與中型媒體報導,接著將這些文章用幾個假帳號轉寄給老牌報紙「華盛頓郵報」的編輯,營造強烈爭議的氛圍,使新聞最終被報導出來。

  而台灣相對美國,缺乏中間層的媒體,或者說在社群網站活躍的狀況下,第一層其實就是由 KOL、PTT、Dcard 等論壇組成,第二層便是小型部落客或是原生的網路新聞平台,當第二層轉載後,一般的傳統媒體也會自動將故事報導出來,使得訊息被更廣泛的擴散—無論真假。

  現在網路上有不少人致力於提供查核、整理過的資訊,來對抗氾濫的假新聞,例如:零時政府 g0v 的「cofacts 真的假的」,以及寫成 chatbot 的美玉姨等等,但是其實假新聞的根源是來自於人類最根結的需求:我們喜歡能觸動我們情緒的故事,而不是充滿數據的事實。

  只要貓貓狗狗的圖片、明星偷情的標題會抓住我們眼球的一天,假新聞的問題便一定會存在。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9年5月號329期:
專欄:假新聞與他們的產地: 從「我朋友說」到「紐約時報」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