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如何自我數位轉型


文/台灣奧美數位事業總監李宛芸


  對於一個高中家裡才有撥接上網的電腦,大學熱衷的全是電視裡的精彩廣告,到了美國念研究所,第一次聽說學生們如何狂熱使用臉書,這樣的我應該算是一點也不數位原生的千禧世代,不知不覺地,就在「傳統廣告」的領域打滾了十五年。


  過去每遇到夠不夠數位化這個「假議題」,我的前老闆就會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他年紀大了這是年輕人的事,而我,終究還要工作多年, 勢必得面對這個數位化浪潮的衝擊。就在2020年疫情來襲之下,有天我在電腦前看著文茜世界週報,當她講述著數位轉型的無可避免,頓時觸發了我轉換跑道的靈感。接著,我主動申請轉換到了數位部門(Experience),決心試試在這龐大組織之下,能否做到數位轉型的可能。


  「數位轉型」應該是2020年之後,企業體系裡重新被討論的一個熱詞,尤其面對疫情衝擊不能出門的限制,所有的線下活動都開始思考轉線上的可能。然而,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是否也應該想想,如何讓自己數位轉型,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人才


  經過半年的數位洗禮,我領悟出一些方向,在此與大家分享,應該把握哪些準則及態度,讓自己真正的數位轉型? 


一、認清自我優勢


  大多數人聽到轉型,大概是先思考自己有什麼不足的地方,然後加緊補強。記得第一週到新部門報到,主管問我,有沒有覺得自己哪裡要加強,或需要上課的領域?當時我聽了有些生氣,心想為何不能跟專家群好好合作就好?事實證明,轉型並不是要我們補強自己的不足,而是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在新的領域迅速嶄露頭角。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專長是品牌策略,找出每個品牌的美好,包裝後推到消費者面前讓他們購買。 轉換部門之後,我將自己定位為事業開發,找出公司每一種數位服務的美好,包裝後推到客戶面前讓他們掏腰包。過程中當然有很多我需要學習的事物,但當我盡情發揮了自我優勢,就會讓這個轉型更具價值。 


 二、放手體驗戰場


  「實驗精神」應該是數位轉型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個DNA,因為所有的事物都是新的,每天臉書的演算法都在變化,隨時都有下一個Clubhouse出現,我們若不身在其中作戰,是無法體會出箇中精神的奧妙。 


  加上數位的世界,很難憑空說出大道理,因為太多的事情,如果沒有確切執行過,你無法得知可行性。舉例來說,我常聽到人們高談闊論第一方數據,如何美妙地與第三方數據媒合(Mapping),但事實上某些數據源在法規限制之下,並沒有辦法做到一對一的ID辨識。回到原點,你若沒有真的體驗過,一切的數位方案都極可能是空談。


三、虛心學習發問


  現在我最常跟同事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我不懂,這個我不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可能只是在裝弱。但事實證明,只要你夠謙虛,各種專家都會蜂擁而上,與你分享其中的原理與學問。 


  每一天工作,我都會遇到各種沒見過的問題。不像過去,所有發生的問題,我都得心應手,信手捻來。賈伯斯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應該算是數位轉型的過程,最好的良言金句。唯有如此,海綿吸收新知的速度才會驚人,而不是老是裝著你很懂,那就永遠什麼都不懂。


四、擁抱不舒服


  數位轉型的過程,不舒服是正常的,如果覺得很舒服,那表示根本沒有改變,只是在原本的舒適圈原地踏步。當遊戲規則不再是過去熟悉的方法,你必須每一件事情都再三確認,仔細聆聽不同領域專家的說明,再從中把他們的建議與限制串接在一起,的確耗時,也費心。


  那種不舒服感來自不確定性,你不確定到底這件事能不能成?你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是追求卓越?你質疑怎能端出一個不完美的實驗品?但為了與時俱進,你不得不跟上速度,不得不做好隨時優化的準備。 


  許多人都說2021年會是一個新的開始,重新想想自己的定位,想想自己的未來,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是否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就算是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也不能迷失自己,質疑四周。我相信只要保持恢復力(Resilience),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難以預測,都能掌握自己的方向與未來。(本文原刊於經理人網站奧美觀點專欄)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1年5月351期
專欄:如何自我數位轉型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追蹤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