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做工的人》:工地故事跨出同溫層 喜劇刻畫小人物喜悲


文/陳羽晴 圖/大慕影藝提供


「人生是很艱難的,但絕不要失去做夢的勇氣!」


  被譽為2020年絕對無法錯過的台劇《做工的人》,取材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著作,是「全台第一部真實在建築工地中取景拍攝」的劇集。內容以做工者視角出發,真實敘述做工者的辛酸與樂天,歡笑中帶有淚水,未上映前就廣受觀眾期待,全劇播映期間勾起許多工人家庭成長下的童年回憶,以幽默喜劇包裝,實際卻道出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辛苦與悲哀,掀起極大的討論和網路聲量,更傳遞社會正面訊息。可謂是暨《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再度刷新大眾對台劇的新想像!

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



喜劇開啟觀眾好奇之門 顛覆台劇既定樣貌

  「每個人一定都看過工地,但是圍籬內的世界對許多人來說可能都相當陌生,在沒有看林立青的書之前,那個世界彷彿離我非常遙遠。當第一次看到書時非常震撼,不僅撰寫的文字接地氣又溫暖,書中人設也非常吸引我,馬上出手買下版權。」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笑著表示,可是,拿到版權IP後才是考驗的開始!


  由於原著是近身觀察工地現場的紀實散文,缺乏故事主線架構,改編肯定是一條漫漫長路,再加上台灣戲劇過去少有相關題材,在各層面來說都具備挑戰性。然而,在林立青原作的細膩文字下,林昱伶看到〈走水路〉這篇時便為之動容,決定以此作為整體骨架,導演暨編劇鄭芬芬花了一年半擴充角色,再把其他章節所描繪的工地環境、特有的文化融入成為戲劇元素,比如便利商店就是工地周圍一處美麗的風景,成了工人聚集的場景。類似於此,將各篇章對工地細節的描繪,轉化成戲劇的人設基礎與環境的設定,讓劇中角色更加活靈活現。


  其實,原著中〈走水路〉是一篇壓迫感極重的悲情故事,最後大慕影藝選擇將本質回歸「人物」和「情感」,剖析不被理解的群體,並提醒自己和大家「人情味才是普世價值」。從前面的發財夢,看似插科打諢,看似有點滑稽的笑鬧風格,經過劇情堆疊一路進展到尾聲,大家終於了解《做工的人》其實是以喜劇為基底,包覆著實際上殘酷到令人痛心的故事。好的戲要建立厚度且勾人心弦,不外乎親情、愛情和友情這三個共鳴點,而《做工的人》在這三個面向的種種細節都做到了,不走大鳴大悲的路線,顛覆了台劇既定的樣貌!


《做工的人》台灣首部工人主題台劇躍上國際。

《做工的人》李銘順(中)、游安順(左)、薛仕凌(右)化身「噗嚨共工地三寶」求神拜佛拼出樂透發財夢。

《做工的人》李銘順(右)與柯叔元(左)所呈現的鐵工兄弟「阿祈」與「阿欽」個性大不同,一個樂觀至極,一個悲觀到底。



前期定調行銷策略 與觀眾搭建溝通橋樑

  「我非常重視行銷,若好作品無法傳遞給觀眾,對我來說就是失敗。它也必須是從一開始就發想的環節,並非拍完戲後才開始的行動,於我個人而言,行銷是一個『驗收』階段,可以回頭檢視當初的種種設定與選擇是否奏效。」此外,大慕
也在社群經營佈下心力,「操作社群其實是與觀眾溝通,不只是傳遞訊息,更要達到互動的效益!」


  正因為《做工的人》議題觀眾較陌生,希望可以早一點跟觀眾溝通,也慎選重要時間點發佈重要訊息,讓媒體和觀眾能關注到大慕的二號作品。因此,當《與惡》還熱著,林昱伶快馬加鞭製作《做工的人》,趁勢在處於《與惡》完結篇高潮的3天內,發出殺青記者會;並於《與惡》獲得金鐘獎時,推出《做工的人》超前導預告。不僅如此,播放集數設定也有小巧思,首週讓大家一次先用2集的時間進入這個相對陌生的世界,對主要角色建立出較立體完整的印象,讓人更好奇他們的下一步走向。播出後完全證實了這番「引人入勝」的見解,確實令人渴望得到下一集的暢快紓解。


  慢火細熬而出的《做工的人》,在播出後口碑發酵,社群上討論相當活絡。戲劇播畢一個半月後的貼文按讚數還高達5,000至8,000,同時,工人子女也開始在PPT分享自己的故事,形成「樹洞效應」。6月7日播出完結篇後,Google熱搜攀登至第一名;另外,YouTube總瀏覽量達2,500萬,myVideo更有300多萬瀏覽次數,拿下上半年戲劇類冠軍。甚至成為HBO Asia 2020年度表現收視冠軍,而動力火車演唱的片尾曲《永遠不再》觀看次數更高達400多萬,成績相當亮眼,再次為台劇立下新標竿!

《做工的人》有眼尖的觀眾發現「阿祈」李銘順眼睛總是紅紅的,這是鐵工長期燒電焊所造成的「電光性眼炎」。

《做工的人》李銘順(右)、游安順(左)、柯叔元(中)、薛仕凌(中後)上演各式發財戲碼。



貼合社會脈動 創造共感內容

  綜觀上述,《做工的人》的價值意義在於「力量」,幫助大家突破同溫層、撕去標籤,看見更多能量。而回歸內容本身,《做工的人》能擁有如此獨特魅力之因,絕對是堅持奠定紮實的故事基底,製作出觀眾有共鳴、進而產生對話溝通的內容。


  儘管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現有《做工的人》,林昱伶強調:「大慕影藝在題材上不會有任何侷限,只要主軸能夠『貼合社會脈動』,都樂於嘗試挑戰。」因此,談到未來計畫,林昱伶表示,今年預計啟動4部影視IP新作,分別是大慕影藝第三號戲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做工的人》電影版、《我們與惡的距離2》、改編台版《梨泰院Class》。「我們一直在做的,始終是說出好故事,希望觀眾願意觀看,並從中得到療癒與啟發!」

《做工的人》李銘順(左)、游安順(右)、薛仕凌(中)三名工人求翻身,大作發財夢,儘管事與願違,但他們「認命不認輸」。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1年4月號350期:
特別企劃:《做工的人》:工地故事跨出同溫層 喜劇刻畫小人物喜悲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