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志祺七七╳圖文不符:用資訊設計在自媒體浪潮暢遊

 
文/詹致中 圖/簡訊設計提供

  你不一定認識簡訊設計,但一定知道其面向大眾的品牌,如台灣懶人包鼻祖「圖文不符」,或是 YouTube 總觀看累積破億的《志祺七七》。

  簡訊設計難以被定義為設計公司或社群行銷代理商。創辦人之一的張志祺表示,團隊以「資訊設計」作為解決問題工具,推出各種相關產品與服務。公司成立5 年半以來,野生開展出自媒體、動畫、網頁、社群、線上課程、B2C 等部門,且各自財務獨立。

  張志祺回憶公司成長起飛點,搭上數位社群成長趨勢。當時廣告代理商並非社群原生族群,讓簡訊設計一路從接案的製作端,逐漸成為為客戶立案的企劃源頭。「但我們不會限縮自己是代理商或自媒體,只要是資訊設計能介入解決,就會去嘗試。」


加速知識內化過程

  「資訊設計」最初觀念侷限於平面設計領域,在於有效率資訊傳遞。而後更延伸至知識管理,加速資訊內化成知識的過程。例如,Facebook 有 22 萬人追蹤的「圖文不符」,就是台灣製作時事議題懶人包的先驅。從最早 2015 年製作的捷運防身術、大巨蛋懶人包等作品,獲得了超高人氣。

  2018 年為了更快速回應議題,觸及更年輕受眾,以及不受 Facebook 平台制約讓內容留存更久,在 YouTube 平台推出《志祺七七》,以時事議題評論為主軸,每周7 天、每天7 點、每次7 分鐘跟大眾接觸。

  其實張志祺最初不想拋頭露面,而是想製作動畫。但 YouTuber 阿滴建議他,自媒體影響力來自於平常被人討論,與帶起討論事情能力,唯有真人上陣,才能放大效應。同時張志祺也觀察到,傳統廣告預算朝新媒體大幅轉移,「而且我們盤專案也找不到好標的,為何不自己做 YouTube 呢?」

  簡訊設計總是抓住時代的浪潮前進,張志祺借用旋轉牧馬創辦人華天灝曾形容,到達山頂最快方法不是搭直升機,而是站在板塊擠壓瞬間的交界處。簡訊設計目前另一塊主力產品是線上課程,也是觀察到國外教育往線上移動,「數位化本身就是典範轉移和預算轉移。」

簡訊設計/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張志祺


以自媒體創造夥伴關係

  「經營 YouTube 對公司最大幫助是知名度,因為設計行銷走到最上游很多都是夥伴關係。」現在客戶一有想法萌芽,就會登門找張志祺討論。「當你有名後,自然能開拓更多的夥伴關係,也自然能把公司帶進去。」

  張志祺歸納出經營自媒體社群 3 個重要關鍵。一、先釐清做這件事的背後意義:「像我們的口號是一邊賺錢,一邊改造社會。」張志祺不諱言做自媒體有回饋社會動機,但也會思考凝聚社群後,是否帶來潛在商業價值。

  二、誠實:「像 YouTube 會講到人設,若本身不是這樣的人無法長久。有些人想用社群掩蓋,但其實掩蓋不了。」張志祺也補充,自媒體 TA 其實是跟自己很像的人,只是分散在不同行業。他舉出台灣網路人口有 1,900 萬人,若把人格分成 24 種,每種近 80 萬人,關鍵是透過資訊科技平台,找到跟你一樣的的人,而非一開始想著跟 80 萬人對話。「所以要做出自己很想分享的內容,因為社群行銷就是從原生擴散傳遞內容。」

  三、愈是快速的事情,愈需長時間經營:張志棋說明經營 YouTube 並非靈機一動,是經過營運部門的深思熟慮,一開始就規劃 2 年預算,精算執行團隊人數,且製作長達 16 頁規劃文件。例如,內容就要符合 3 個要點,要有多元立場與觀點,要具備真實性,要能協助社會失聲者發聲。



讓「內容」成為打破對立的「工具」

  張志祺也吐露,自身希望以資訊設計做自媒體的背後動機。首先,希望透過潛移默化,改變大眾思考習慣。「因為每個人都有立場,關鍵是如何對待意見和立場不同的人。」張志祺提及「內容工具化」概念,聚焦讓人去使用內容。例如社群產出的內容,不在於跟粉絲溝通,而是讓粉絲能把內容當工具,去跟他的親友溝通。

  其次,近年張志祺觀察到世代隔閡。因為自家公司和自媒體聲量逐漸壯大,讓他能與上一代開啟合作,變成跨世代的橋接者,資源得以流動對接;最後,他說自己內心仍擁有打破威權、追求共好的理想。「我堅信對於所有人好的事情,最終對我們也會好,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12月號347期:
特別企劃:志祺七七╳圖文不符:用資訊設計在自媒體浪潮暢遊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追蹤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