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你還在單一 TA 一路到底嗎?


文/IUX 寬達數位行銷總經理暨異言堂廣告副總經理 黃彥傑 Maurice Huang 圖/異言堂提供


數位環境下 不能只設定單一 TA

  傳統廣告發展上, 會將 Target Audience 聚焦在單一族群, 甚至會以個體作為人格心理與生活模式的描述。之所以會如此設計,除了在創意發展上可以更明確知道要與誰溝通且怎麼溝通,同時在 IMC 與 Core Idea 的架構下,也更容易處理 Campaign 延展上的一致性與力道。除此之外,過往以電視為主的傳播環境,消費者是處於被動接收的情境,加上昂貴的 TVC 製作與播放條件,設定單一 TA 便成通則。但這樣的思維放在現今的數位環境,反而會限制你的市場格局並影響傳播成效,尤其現在的消費者對於內容的觀看與否更具有主動權,若沒有立即引起觀看興趣,就會被直接滑過或關閉廣告。

  工作中最常看到的TA 描述可能就是「20-39 歲白領上班族,關心流行事物、重視生活質感,同時也在意 CP 值⋯⋯」,10 個商品差不多有9 個TA 描述會與此雷同。但這樣的 TA 設定仍舊不夠具體,試想台灣白領上班族可能包含銀行、貿易商、科技等各種業別,即使在同一個辦公室裡的上班族,每個人會有興趣的內容與議題也不盡相同,但他們可能都是你的 TA。在資訊過多的年代,當內容沒有打到痛點時,就會很快被消費者跳過,因此 Persona(人物誌)的使用就會相形重要。



對應不同 Persona 設計訊息矩陣

  Persona 簡單來說就是對 TA 的「角色設定」,用更具體的人物描繪來理解 TA 對怎樣的內容會停下來觀看,並做到使用者經驗的優化。同時,一個商品可能會存在數個 Persona,這也是數位時代分眾溝通的精髓。以某氣泡水作為假設,原始 TA 即為上述白領上班族,但它的 Personas 可能為:

● Persona A:29 歲,單身女性,喜歡品嚐美食與甜點,會注意各種網紅餐廳,喜歡打卡拍照。
● Persona B:37 歲,已婚男性,雖然年輕時喜歡喝碳酸飲料,但近年開始重視飲食健康,會留意食物熱量與營養成份。

  對應不同的 Persona,在內容的溝通訊息就必須不一樣,譬如針對 A 的訊息:綿密氣泡質感,最能搭配米其林美食的氣泡水;針對 B:想要碳酸氣泡的爽口和刺激但又怕不健康?你需要無負擔的纖維素氣泡水。



利用數據作 Persona 優化

  在實務操作上, 一開始可能很難釐清品牌的 Persona 要如何設置。除了可以透過商品特性、品牌精神去作 Persona 的假設, 其實 Google 跟 Facebook 都有更具體的數據參考,可以更客觀找到品牌的主力客層群與其輪廓,如果搭配該品類的族群興趣分析,還能發掘品牌新的市場切入點。

  一旦完成 Persona 設定並確認市場規模後,接下來便是建立出使用者情境,設計相對應的內容,並透過不斷地驗證、分析、修正,來達到廣告成效與轉換率的成長。我們曾經替某商品設定過 8 個 Personas,產出對應的8 套素材與媒體受眾設定,因為這樣的更動直接帶動轉換率,讓業績瞬間成長 40%。

  發展品牌的 Personas,並非要排除原本的 TA 設定,而是依照原本的 TA 界定,作更深化的人物描繪,同時並行 2 種系統。傳統 TVC 是廣度與被動式的收看環境,自然需要具有寬容性的 TA 設定。當進入到數位平台,消費者具有訊息接收的主控權,只有更貼切他們生活與興趣的內容設計,才能在破碎的資訊中讓品牌佔有一個對消費者發聲的機會。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9月號344期:
報導:你還在單一 TA 一路到底嗎?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