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藝術家拍的廣告:高達與沃荷


本文作者為 David 龔 廣告導演、創意、策略顧問、教授

  這是我 20 年前在國外廣告圈聽到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一個值得聽聽看與反思這個故事。

  當時,Nike 用了一些有知名度的導演拍出一些相當有實驗性的 Nike 廣告,有人想到可以問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國父「尚盧.高達」,看他有沒有興趣拍廣告,新浪潮國父的答案是:當然沒有。

  但是廣告公司沒那麼容易放棄,他們問高達的經紀人為什麼新浪潮國父不願意,答案是:他不願意和廣告公司的人和客戶開會,或一起作業。廣告公司的代表說那是可以談的條件,他們請高達的經紀人再回去問,請高達開條件。

  新浪潮國父的條件如下:

1. 高達只願意拍他自己寫的腳本。
2. 高達的腳本不用透過廣告公司或客戶的同意,不需要對任何人做解釋他想拍什麼。
3. 高達不允許廣告公司或客戶出現在拍片現場。
4. 高達交片不必出現。
5. 高達剪的版本必須是上片版本,沒有討論或任何修改空間。
6. 交片時間是無限制,必須等高達的空檔。
7. 全部費用在拍攝前必須付清。

  當然,Nike 的廣告公司有優秀的業務與創意,加上一個不怕死的客戶,雙方說服了彼此這是一生一次的機會。他們和高達的窗口說所有的條件,一切 OK。

「請告訴高達先生,我們期待他帶給我們的結果。」
「好,我會告訴他。」

  故事倒帶 25 年,安迪.沃荷(Andy Warhol)是六零年代美國最有名的普普藝術家,以裐印的藝術作品成名。他拍過一些實驗片,例如曾經把一架攝影機架在摩天大樓面前,連續拍 20 小時,片子完成,沃荷先生宣稱這種實際拍攝的手法極具創意。

  可口可樂的廣告公司說服了客戶,找安迪.沃荷拍可口可樂廣告,安迪.沃荷開出同樣的條件。當然,可口可樂的廣告公司有他們優秀的業務與創意,加上一個不怕死的客戶,雙方說服了彼此這是一生一次的機會。他們和沃荷先生的窗口說所有的條件,一切 OK。

「請告訴沃荷先生,我們期待他帶給我們的結果。」
「好,我會告訴他。」

  幾個月之後,廣告公司、可口可樂的人齊聚一堂,緊張又期待,安迪.沃荷要交片了。這是一支 60 秒的廣告,一瓶可口可樂放在桌上,鏡頭不動,時間一秒一秒過去,有人在附近走動或拿東西的聲音,30 秒,40 秒,55 秒,一點動靜都沒有。就在第 56 秒的時候,一隻大手伸進來,一揮,可樂在桌上滾動。這時候聽到一個聲音說「Coke!Eat It!」片子結束。一段時間之後,業務終於鼓起勇氣打破沈默︰「沃荷先生,可樂是用來喝的,你為什麼要用『吃』這個字?」沃荷:「大家都知道可樂是用喝的,那我何必再重複一次呢?」結果這支片子沒有播出,安迪.沃荷拿到了全部的費用 100 萬。

  回到未來,Nike 在美國西岸的廣告公司知道高達快要拍他們的廣告了,但是腳本是什麼,在哪裡拍,誰演,彩色或黑白,沒有人知道。也許,他們也聽過可口可樂與安迪.沃荷故事的結果,所以他們開始緊張,開始反悔當初答應高達的條件,所以他們打了個電話給高達的窗口:

「我們尊重當初導演開的條件,我們對高達先生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是我們實在很好奇他拍攝的手法與技巧,其實我和我的 copywriter 都是他最大的影迷,所以可不可以問高達先生給兩個影迷一個機會看他拍片。」
「恩⋯」
「我們絕對一字不說,我們不會給任何意見或看法,我們絕對不會對他的作業引起任何干擾或是困難。」
「恩⋯」
「我們在現場就等於兩個隱形人,我們只會用我們的眼睛與耳朵,嘴巴是閉的。」
「好吧,我問問看(聽到兩個人在說法文,另外一個聲音不耐煩,勉強答應)高達先生允許你們以觀眾的身份去現場,但是,他不陪你們聊天或吃飯。」
「太好了,謝謝你,不!謝謝他!不,也謝謝你,和他。謝謝,謝謝。」

  經紀人把拍攝日期與地點告訴兩個創意人員,但是腳本還是不讓他們知道。經紀人說去這個地點最方便的方法是搭火車,到瑞士鄉下的一個小村莊。兩個老外從美國的西部搭飛機去瑞士,上火車充滿期待與興奮,下火車後真的是一個美麗的小鎮,但是沒有人來接他們。在鎮裡,也沒有人在拍片,開始有點緊張,找人問問,聽說有一群人在山腳前的原野拍攝,問問方向,兩個創意人慢慢的散步過去,享受下午 4 點多的陽光。

  他們來到山腳前的原野,在遠處有很多卡車、燈、反光板,他們互相看一眼同時鬆了一口氣,知道找對地方了。兩個人走向攝影組的方向,邊走邊誇讚高達先生的取景,實在很好奇他在拍的腳本是什麼,距離還太遠,還看不清楚哪一個是高達,接近水平線的陽光是橘紅的,好漂亮,更靠近攝影組一點的時候,很多工作人員在跟他們招手,用法文和破爛的英語向他們吼叫,他們看見其中一個演員穿著死神的衣服,和 Nike 的球鞋,另外一個演員是一個村民,騎一台腳踏車,工作人員還在揮手,「法國人真是熱情。」

  這時候高達先生一臉大便往兩個廣告人衝過來,用法文質問他的經紀人:「這兩個*@#*# 是誰?!我等了一天的陽光現在都沒了!」

  不管這兩個創意人是否完成監看任務(或是破壞任務),以上兩支廣告的命運一模一樣;廣告公司和客戶的命運也一模一樣,類似這樣的腳本還在不斷上演。有的廣告公司開始認為他們是藝術家,導演就更不用說了。

  那麼,要賣商品的客戶應該相信藝術家嗎?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4月號339期:
專欄:藝術家拍的廣告:高達與沃荷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