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危機中的企業公關地雷


文/funP 雲沛創新集團 洪志鵬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的經濟活動,絕大多數的行業都受到影響。在這危機當中,公關行銷還是不得閒。如果是娛樂界藝人的公關,一向得盡可能在媒體上曝光,不管好消息壞消息,只要曝光就是好事。但企業公關不是這樣,如果無法帶來正面的效應,不如不要上媒體。尤其幾個危機中的企業公關地雷,如果引爆了,得不到便宜反而被炸得滿頭包。

  一號地雷是開不適當的玩笑,幽默風趣的內容當然會受歡迎,比方說看到隔離在家的人窮極無聊時做一些傻事錄成影片,有的實在很有創意。但對企業來說,最好不要拿嚴肅的事來開玩笑,如果根本不好笑就更糟糕。比方說有大老闆穿防護衣在公司遶境幫同仁打氣,這就很不適當。醫護人員整天穿防護衣是為了保命,連如廁都沒法,拿這種東西來耍猴戲,醫護人員看到了不罵三字經才怪,除了不得不大讚老闆英明的自家同仁,對外觀感實在不佳。

  二號地雷是太搖擺。看到有公司在這時機發新聞稿,宣稱疫情延燒但數位行銷爆衝,公司業績翻倍。這般強勢成長當然拍拍手好棒棒,但個人覺得就算這是實情,在內部暗自竊喜即可,不需大聲嚷嚷。疫情影響的是所有人,沒有任何行業可以獨善其身,別人都掛了,你們家也不會好。就別談受感染的人正在跟死神搏鬥了,此時百業蕭條,很多人生計都受影響,我們有旅遊業的客戶,近期業務去拜訪的時候,只見大老闆癱坐在辦公室內,眼神黯淡凝視天花板,對方員工說最近老闆常這樣。媒體上都是讓人擔憂的消息,在這時刻如果有正面積極的新聞當然很棒,但絕對不會想看到某間公司賺翻,老闆笑嘻嘻的公關照片。這絕對無法激勵人心,反而會惹人厭。

  三號地雷就是吹噓膨風。這又是資訊界最擅長用縹緲名詞找商機這招數,近期最常看到的就是數位轉型一詞。

  這種玩法有固定的公式,要先想辦法炒熱一個新名詞,我們先給它個代號叫小明。原本各種資訊領域的專家都瞬間變成小明專家,要宣稱小明很重要,小明是未來的趨勢,未來 3 年不懂小明的人都會失業,最好還有數據來作證,比方說小明會幫台灣 GDP 帶來 4 千億的貢獻。最後宣稱我們的公司就是小明公司,想要小明來找我們就對了,這個小明可以套上近年來的雲端運算、AI 或大數據等詞,現在的數位轉型當然也行。

  在近二十幾年,資訊科技帶來了不同形式的數位轉型。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可以分成 3 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最基本的電腦化,隨著個人電腦的興起,提高所有人的工作效能。第二階段是網路化,帶動了商務模式和營運流程的創新。接下來的階段就是基於以上 2 階段奠基的網路和軟硬體基礎,加上更成熟的 AI 和大數據等技術工具,用來做決策依據,也用來重整所有商業模式。最後這階段,就被包裝成數位轉型。

  比起AI 或大數據,這是個更厲害的虛詞。AI 至少是多年來發展的方向,也包括了自然語言處理和電腦視覺這些專門學科,大數據也是多年來資料科學演進而來,但數位轉型這詞更為強大,它把所有技術包括 AI 大數據都統包了,說這是超級鐮刀也不為過,一下收割了所有資訊業的成果。

  此時正是企業貢獻國家社會的時刻。比方我們看到的口罩國家隊,優秀的製造業廠商發揮強大專業能力。還有眾多來自軟體業的無名英雄,利用政府的開放資料,也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口罩地圖等線上服務。接下來有更多需求,比方在家上班帶來的遠距會議需求等等,這些要說是數位轉型都無妨,其實在新型冠狀病毒侵襲之前早就在各行業展開,在防疫期間當然就拿來好好運用。但看到有些資訊廠商在這時機點大推自家的服務或工具,雖然市場上已經有些可用的解決方案,但如果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更強大好用,這正是能為疫情盡力的時刻。能幫得上忙的話,就請用力順風宣傳。不過如果公司能幫的有限,或者自己宣稱擁有 AI 大數據超強技術,但其實端不出好東西貢獻國家社會,那就省省吧,吹噓膨風帶來的效果並不大。

  待產業的春天再臨,台灣會更強大。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會更有自信。台灣的醫療水準讓全世界豎起大拇指,長年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再次證明實力,我們的軟體人才超強,連一向被認為效率跟績效無法與企業相比的政府部門,這回的表現也讓大多數國民肯定,更讓其他國家的官員汗顏。

  「危機就是轉機」是面臨災難的時候會被拿來激勵人心的一句話。能反守為攻成為轉機,當然這很厲害,但是老實說,有些時候危機就是危機,小心謹慎艱苦撐住,只要一口氣還在,等危機過去,老子還是一條好漢,活著就是最好的抱負。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4月號339期:
專欄:危機中的企業公關地雷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