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大安森林公園╳活水飛輪:24 小時戶外健身房 讓生態與科技共融


文/涼鹿 圖/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提供

  在柯市長「公園生態化」理念推動下,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在 2015 年營造螢火蟲棲地環境,成功讓螢火蟲回到公園後,2018 年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內,設置運用水循環達成生態平衡的裝置藝術—活水飛輪, 雖說是裝置藝術,卻相當實用,民眾不僅能達成運動目的,同時也帶動地底水循環,活絡公園水質,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楊平世表示:「這是藉由運動來愛惜水資源的概念,至今已活化相當於 35 座游泳池的水。」更重要的是,這是世界首創的生態規劃!

(左起)噪咖藝術總監王仲堃、環藝工程總監潘一如、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楊平世、秘書長賴素燕、副執行長柳春堂。
(攝/陳羽晴)


致敬瑠公圳歷史 活絡水資源 

  活水飛輪,是從一個微小心願開始發起。作為大安生態池整體規劃人,同時也是環藝工程顧問公司總監潘一如表示:「一開始希望能再現往昔瑠公圳灌溉系統,活化大安森林公園的植物,延續活水灌溉,在公園找了一塊不太起眼但有潛力的地段。」當時想該做什麼才能達成活絡,靜態設施在民眾眼裡是感知較弱的,還是期盼能與環境生態做互動,「所以想到飛輪的概念。」藉由地下水庫的循環,讓民眾在踩腳踏車的過程中,把水帶上來,延續活水生命。看似一個簡單的概念,實行起來卻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大安森林公園規劃「大灣草圳計畫」,參考過去瑠公圳水路為基礎,重新整頓規劃台北市的親水資源,讓台北市成為一座能呼吸的城市,「大灣草圳—接續台灣大學瑠公圳後,轉入地下管線,流至大安森林後注入地下水撲滿,再利用南高北低地勢,串流注入大生態池。」潘總監也說,這個過程要很謹慎,必須尊重樹木的生長位置、不干擾市民生活,也不能佔用人行道,整個工程浩大的地下生態建置則是由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柳春堂悉心執行,他說:「這個案子我們與政府、台大團隊合作,也要與所有人溝通,可說是一個產官學民的合作,這之 中有許多 knowhow 要研究。」除 了活水飛輪的建置,也植入了 1 萬 6 仟株野薑花,讓民眾獲得最好的休閒體驗。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秘書長賴素燕補充說明:「在夜間使用活水飛輪,便可以聞到野薑花的香味,這是在密閉式健身房無法體驗的環境。」 



一部能騎的裝置藝術:活水飛輪 

  目前,在大安森林公園裡有20台活水飛輪,民眾參與過程能透過 掃 QR CODE 參加 3 種不同踩踏 模式,包含 3 分鐘衝刺、耐力及對戰。柳副執行長說:「現在的設備已經改良到第四代,活水飛輪培養了一群重度使用者,所以故障率也會提高,我們隨時都在做維修,讓民眾保有很好的使用體驗。」

  雖然取名為活水飛輪,但設計上卻相當別緻,看起來就是裝置藝術,潘總監說:「這應該是首座可以讓民眾踩踏的裝置藝術,透過設計吸引民眾。」活水飛輪是由噪咖藝術有限公司所設計,藝術總監王仲堃表示,這也是噪咖首次接到這種健身飛輪與公共藝術結合的設計,運用腳踏車當幫浦把水打上來彷彿很簡單,實際上碰到一些困難,人腳的施力與機器馬達不同,活水飛輪做了很多實驗,甚至研究到噴水的模式,再運用水車運轉的概念模擬鳥叫聲等,可說是有別於一般裝置藝術的概念,王仲堃認為,這樣的藝術設置沒有距離感,即使不懂藝術的人,也能樂在其中的參與。 



拿下國內外數獎 可望被國際引用 

  至於行銷策略,潘總監表示,並沒有特別打廣告,在成立後舉辦一次發表會,媒體曝光後能見度也跟著提高,許多民眾看到新聞前往體驗造訪,再藉由社群口碑行銷發酵,除此之外,柳副執行長也表示:「我們也舉辦許多與活水飛輪相關的活動,結合公益單位或社區,或是老人團體等,活水飛輪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其實沒預料到活水飛輪能獲得國內外這麼多獎項,但我們很期待藉由這些殊榮,讓世界看見台灣。」楊執行長讚嘆地說。活水飛輪讓大安森林公園成為第一座 24 小時戶外健身房,也讓整個台北市更有生命力,期許國內外各公園來借鏡,達到運動、遊憩與生態環境共融的最終目標。

圖/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0年3月號338期:
特別企劃:大安森林公園╳活水飛輪:24 小時戶外健身房 讓生態與科技共融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