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

典範移轉!無法迴避的成效化浪潮

智威湯遜數位長張詒銘。

文/詹致中 圖/智威湯遜提供

  行銷本質不外乎是了解商品與目標對象,並用其青睞方式溝通,再從反饋獲得下次優化資訊,整趟旅程與「數據」緊密依存!以數據驅動的行銷,在數位環境下,更發揮驚人威力,成為近年顯學。智威湯遜數位長張詒銘對「數據行銷」作更精確詮釋,他解釋並非數據本身能行銷,「而是利用數據來達成行銷結果」。

  數據行銷為何浮出檯面?因為它能更清晰描繪消費者輪廓,甚至洞察行為,張詒銘舉出智威湯遜內部資料,「我們的數據顯示,現在消費者逐漸失去耐心,商業廣告若無法立即勾引興趣,傳達關聯性,就會被捨棄。」數據還能進一步佐證,該以何種內容、形式接觸消費者,「這是傳統媒體難以匹敵的優勢。」

  數據行銷從標記 TA 到最後訂單轉換,全以數位、數字為基礎。張詒銘談到原先廣告具有濃厚藝術性,創意、策略屬於形而上思維,但最後落實於真實市場,仍需科學性計畫操作,數據行銷即是箇中翹楚。他也提醒行銷人平時就要蒐集、累積數據,而非等待 Campaign才施行,每次回饋的行銷數據也要保留,成為下次優化基石。


3 個數據文化衝擊

  當數據驅動思維凌駕為主流,連帶引起產業文化衝擊。張詒銘觀察到行銷環境有3個新現象,首先是「講求成效」。從前非不重視,而是難以判斷。如電視廣告播送後,客戶要分析前、後側差距,輔以銷量增減判斷。「但中間有市場、政治、競品等各種變因干擾,不容易標定關聯性。」

  第二現象是「行銷過程被拆解」。在數據輔助下,行銷過程區隔成段落,並設定階段性目標達成。「這代表從前單靠創意廣告,就能達成巨大商業成功的美好年代,在數位消費市場難以複製。」

  第三現象是行銷專案要成功,得具備「成長駭客」思維。除了具備科學理性執行,甚至要效法駭客,用超乎想像的途徑達成目標。品牌想獲取消費者好感度,最終獲得商業成功,是漫長且精密的工程,但客戶都希望縮短時效,因此駭客思維與商業成長概念被串聯,企圖在競爭市場取得快速成功。


掌握因果!不落入單一指標陷阱

  張詒銘從實務上觀察,品牌過度追逐成效,忽視行銷環環相扣過程。甚至有客戶具備數據行銷觀念,但用錯評斷指標,反而導致負面效應。「例如,品牌以最低標邏輯比稿,想砍代理商服務費,或選擇廣告單位價格較低者,扼殺廣告行銷業價值,進而產生惡性循環。」此外,若只關注每單位廣告成本,忽略流量品質,反而因小失大。張詒銘曾聽聞,有同業提供價低但來源為東南亞的流量,客戶目標對象在台灣,再划算也是垃圾流量。他提醒要跳脫數位廣告最初賣版面的庫存(Inventory)思維,現在進化到 RTB 買眼球時代,買到對的目標對象才有意義。

  面對上述謬誤,破解之道在於捨棄獲取一個點擊、名單要多少成本的觀念,改成評估最後轉換價值。「不少客戶購買廣告邏輯很先進,卻仍從名單角度思考。但台灣僅2,300多萬人,名單數量有限,重複洗名單卻不會轉換,仍是無效廣告。」張詒銘舉英語補教業為例,若拿到 40 歲以下,教育程度大學,且工作領域有語言需求的名單,是符合購買標準。「但這個人是 ABC,仍無法創造價值。」

  「解決方式,就是徹底了解你買的數據最後轉換率!就是當前行銷界最破壞性的想法『成效』。」張詒銘解釋策略、創意有價值,但轉換成效優先。「當然也不能獨厚成效!更重要是把因果關係弄清楚。」他也建議品牌或代理商,都要讓行銷部門體認數據價值,盡快培養看數據能力。「不見得是技術,而是管理。」再來採取自顧或外包策略,都要雇用懂數據、有處理數據能力人才,替組織建立保存分析數據。


結合 Inbound 的 DMP 新思維

  探討數據行銷,也免不了要提及這兩、三年火熱的數據管理平台(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DMP)議題。目前DMP 定義模糊,不同產業內涵也有差異,不過張詒銘認為DMP 提出的概念與方向正確,值得品牌端深思與投資。「當企業內部會員數據有 CRM 系統,又能打造 DMP 管理外部數據,兩者相乘可產生絕佳匹配。」

  若把媒體分成三大類:付費(Paid)、自有(Owned)及賺得(Earned)。通常坊間提到DMP數據來源是付費媒體,但張詒銘認為 DMP 概念要擴充,最好能涵蓋 3 種媒體類型。他也談到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恰好能與 DMP 相輔相成,讓品牌不花費廣告預算,就讓消費者自行走到面前。「而Inbound再跟自動化行銷結合,掌握消費者各階段旅程,當其產生興趣時,自動提供適切內容做接觸。」

  針對行銷環境的移轉,人們需要擁抱新觀念。張詒銘提及,要放棄做大內容、大 Campaign。因為消費路徑複雜,甚至跳躍,「所以現在內容要準、要多,無法光靠單一內容涉及全體。」他也疾呼,現行數據行銷技術都已到位,品牌要盡快投入。更務實的策略是階段性建置,無須砸重金一次到位,前提是組織先重新釐清,數據行銷帶來的目標與價值,每年預算才有重新分配的可能性,不然難以跳脫過往舒適區。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8年10月號323期:
特別企劃:數位溝通危機的關鍵字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