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P&G顛覆品牌 跟代理商的關係架構?

今年4月,P&G組成以品牌為中心的跨廣告代理商新型態代理團隊,再一次引起業界話題!(圖/取自網路)

文/林佳賢

「我們正在重塑代理模式,以獲得最佳創造力!」今年4 月,P&G(Procter & Gamble,寶僑家品/寶鹼),組成以品牌為中心的跨廣告代理商新型態代理團隊,再一次引起業界注目及話題!身為全世界最大的廣告客戶,這舉動顯然不只是為了樽節預算,顛覆品牌跟代理商之間長久以來工作關係架構的背後,儼然是P&G 將近20 年來與數位同行的軌跡!


數位浪潮衝擊 寶僑首當其衝

  始創於1837年,全球最大的跨國日用品消費公司P&G,在2000年3月7日遭遇巨大危機,因為宣告無法達成Q3獲利目標,當天股價從86美元重摔到60美元。當時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Durk Jager在6月4日以退休為由離職。

  那一年, 正值全球網際網路泡沫化(Dot-com bubble)。在市場跟各大媒體一片看壞聲中走馬換將,「DOES P&G STILL MATTER?」AdAge廣告時代雜誌在2000年9月底發表的文章標題,讓接下千斤重擔的P&G首席執行長A.G. Lafley最感到受傷,多年來從未忘記。

  回看前一年也就是1999年,P&G為了節省開支,在全球裁掉了15,000個工作職位、推新產品,考慮花費1,400億美金買製藥公司搶市佔沖銷售,充滿衝勁的各項快速改革,初期有效,卻擋不住石油和紙漿原物料成本上漲,2000年夏天,P&G市值蒸發掉850億美元!

  這引動了兩個重大關鍵:回歸「people first」初衷、流程改造擁抱數位。

  因此,P&G再度強化消費者是老闆、員工(人才)是重要資產的利害關係人概念,同時著手將公司流程完整數位化,打造來自全球的即時回報業務資訊網絡,協助高階領導及管理階層得以快速回應市場變化,用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決定,來滿足客戶和消費者需求。擁抱數位不僅止於此,眾所週知,P&G從2011在數位投入19.3%預算,到2013年成長到35%。姑且不提P&G是要面對投資者的控股集團及製造商,從品牌為切入點來看,身為全球最大廣告客戶,P&G很盡責、很努力地率先投入大筆大筆廣告預算,正面迎接時代的各種新變化,帶頭嘗試各種新的可能性。


只在做品牌的數位行銷已死

  根據A.G. Lafley在2009年所言的執行長基本應行要責,依照彼得杜拉克歸納有4大項:一、界定有意義的外界,也就是消費者至上。二、自問該做什麼,及不做什麼生意。三、在短期目的和長期目標之間平衡。四、塑造公司價值觀及標準。

  以這些前因的堆疊,來看P&G近年來在廣告預算上的增減變化,以及P&G全球行銷暨品牌長(Global Marketing and Brand Building Officer)Marc Pritchard 接二連三拋出的震撼彈及做法,一切就都很合理且明白了。P&G 要的不只是開源節流、還想擺脫過去包袱,試圖創造新局!

  打從2013 年9 月18 日,Marc Pritchard 在德國科隆DMEXCO(Digital Marketing Exposition & Conference數位行銷展暨會議,2009年開始每年9月於德國科隆舉行。)閉幕會議演講時,說出了:「數位行銷時代已結束,差不多算死掉了。現在我們根本就只是在數位上做品牌而已。(The era of digital marketing is over. It's almost dead. Now, it's just brand building.)」 (來源:dmexcoTV:https://youtu.be/UEc0hSN0P-I),就可看出早在5年前,P&G就點出在數位上應該做到「做生意」而非只是「打廣告」。因為「透過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行動電子裝置對消費者宣傳品牌,已經走到了『數位行銷』這詞浮濫到過時。」所以「重點不是廣宣活動的數位元素,而是廣宣活動自身!」這不就是這兩年大家一直在講的「不要為了數位而數位」!

  次年,P&G 宣布裁掉旗下100多個品牌,接著內部組織扁平化,對高階管理階層瘦身。2015年就由P&G財務長發出要大規模減少廣告代理商數量,想將廣告經費刪掉約50億美元的消息。再來,就是大家熟知的2016年美國爆出數位媒體造假,美國ANA廣告協會發佈的透明度報告,破罐破摔爆出「信任」議題,廣告客戶覺得媒體代理商費用超收、廣告代理商懷疑數位媒體平台謊報成效數據。繼2016年8月宣佈要縮減Facebook 廣告後,2017年1月Marc Pritchard在IAB(e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美國互動廣告局)年會中重砲說出2017年起P&G 將重新檢視所有廣告媒代合約,希望能看到「透明,乾淨與有效能的媒體供應鏈」。因為「把廣告投放到消費者眼前,中間卻得經過不透明的媒體管道;評量標準不但缺乏值得信賴的機制,還充滿各種潛規則與機器人、數據手腳等欺瞞手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UCOsphoI0


失去信任的關係 如何重建

  信任有如橡皮擦,在一次一次的謊言中為了粉飾太平而慢慢損耗變小。數位廣告的不透明,說穿了,畢竟也是整個產業多年來的共業。

  P&G說白說破了無效數位廣告投放比率,高達20%至30%,畢竟P&G在數位媒體砸下大筆預算成效負成長,2016 年淨銷售額161 億美元,2017年卻下降到160.8億美元,這數字也道出各大廣告客戶們的疑惑與憤怒,讓P&G 對於數位廣告祭出了四條規範要求。

  接下來,就是今年的與代理商關係重建!

  「我們正在重塑與代理商之間的關係模式,以得到創意!」Marc Pritchard在今年4月初談到新團隊時,指出新單位讓所有專業人才聚在同個屋簷下,可以改善P&G公司的帳本盈虧結算線,以及創意產出。用業界白話文來說就是:「專戶的專戶!」,不是代理商專門壓一組人為客品牌客戶服務,而是以P&G為主體,所有代理商各自派出精英,組成P&G超級行銷戰隊!就Marc Pritchard的說法,這樣做「可以讓品牌成長,我們代理商們的業務也會增加。」所以「我們視之為共同創造價值的機會!」

  這以人才優先考量的團隊位於P&G紐約辦公室,由Publicis Groupe盛世長城首席執行長Andrea Diquez領軍,集結Publicis、WPP及Omnicom三大集團當中,專門服務P&G北美織品照護品牌如Ariel, Tide跟Gain等品牌的專才們。新團隊以與市場同步的超高效率,打造出了成效驚人的2018年超級盃廣告,《都是汰漬廣告啦!(It's a Tide Ad)》,由當紅《Netflix》怪奇物語影集當中飾演警長的David Harbour 擔綱,洗腦邏輯是:「所有廣告中只要有乾淨的衣服就是汰漬廣告」,其他3支也是類似概念,總共4支影片在比賽各節廣告時段放送。每則廣告平均在YouTube上贏得160萬次觀看。

  打破各代理商之間的藩籬,共同為一個廣告客戶腦力激盪,首先無論對於廣告客戶或代理商,都絕對省下大量往來溝通時間及人力,加上跨界即時溝通加速創意產出。不用再各代理商「整合」,因為已經是「一個團隊」,且能「高效敏捷產出創意」!

  除了集中各代理商的專業人才這創新做法外,第二個變革是重塑收費制度,根據客戶端的說法「他們迄今仍在齊唱讚美詩。」這做法看來的確符合去年4月時,P&G宣告針對行銷支出,預計5年內刪20億美元花費的盤算。事實上,P&G把全球代理商從6,000家砍到2,500家,而Pritchard想對半砍,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代理商目前可能會積極配合新代理商團隊模式。對Pritchard來說,砍預算得以「在過去3年中將代理商費用和生產成本的效率提高到7.5億美元。」之後還有4億美元。

  此外,也因為「調節與流動」(Fixed and Flow)模式帶動收費機制的改變,因此帶來的第三個改變,等於多了幾個水龍頭能夠調配預算,增添了購買數位媒體的靈活度,因為這樣的in-house作業模式相對保障了品牌安全。

  P&G這一石多鳥的規劃,勢必對於長久以來的品牌跟代理商之間關係架構帶來改變,是革新?是顛覆?成功亦或成仁?無論接下來的演變如何,都是在創造歷史!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8年4月號317期:
報導:P&G顛覆品牌 跟代理商的關係架構?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