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SOSreader:發生在寫作與閱讀之間的交流平台

SOSreader團隊

文/鄭翊均 圖/ SOSreader 提供

為寫作者提供最完善的書寫空間,替閱讀者打造最舒適的閱讀體驗:這是SOSreader,讓寫作與閱讀兩者共生互惠,它是臺灣第一個專為閱讀寫作而生的集資訂閱式平台。本次專訪SOSreader創辦人翁子騏,與讀者聊聊這個剛滿3歲的新型態寫作與出版平台-- SOSreader的創新思維。


從新聞群眾募資起家

  曾幾何時,閱聽眾早已習慣新聞媒體內容農場化的生態,口味下得重,自然不難吸引點擊率。SOSreader創辦人翁子騏認為,臺灣媒體過度依賴廣告營收模式,往往以荒誕聳動的標題吸引網頁點閱數(page views)以達成廣告營收。處在紛亂的現狀下,他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跳脫廣告的模式,能讓新聞媒體等內容產製者不需要再仰賴廣告,而是實際生產有價值的內容。」於是, 2015 年,翁子騏參考國外群眾募資如Patreon、Beacon Reader等平台運作模式,正式成立「SOSreader新聞群眾募資平台」,上線後,關注於當代議題的第一個募資專案《眉角雜誌》,立即吸引可觀的迴響與注目度,隨之也陸續收到許多寫作者反應:希望SOSreader能開放非新聞工作者,讓各類型寫作者都能在這平台上創作散文、文學評論、議題觀點,這是群眾給SOSreader的第一個回饋。


以集資訂閱取代傳統群眾募資

  「我們也觀察到, 一般的群眾募資(crowd founding)並不適合寫作者。」首先,群眾募資通常會設定一個特定期限內須達成的目標,假設是深蹲一個文化議題超過10年、專注於報導文學的採訪記者,群眾募資的期限概念顯然不夠適合持續產出文章的他。另外,若第一年成功採用募資來支持報導產出,隔年要再度發起,困難度勢必翻倍,群眾將以更嚴苛的標準去檢視第二年的募資計畫,對他而言也會是不小的阻礙。

  第三個原因在於,群眾募資已走向一完整行銷活動(campaign),必須有嚴謹而專業的策劃與執行,提案者得在先期行銷(pre-marketing)將訴求目標清楚傳遞給支持者,因此,專業文案能力也不可或缺。但翁子騏也觀察到,「過去在出版社或報社,寫作者可能善於講故事,但當他要行銷自身特色,對他們而言頗有門檻。」綜合上述原因,SOSreader毅然改為持續性的「訂閱式集資」形式,並開放給非新聞工作者,讓各類型的創作者都能持續使用這個平台創作。


不安逸於現狀 改版再改版

  SOSreader依書寫能力、產量、寫作頻率、出版經歷、到粉絲基礎等等的社群考量面,作為選擇合作者的指標。也基於此,第二年,團隊發覺集資訂閱另一個困境。

  創作者大致分成兩類,第一類的作者本身擁有自媒體或個人品牌, 在社群上早已形塑鮮明個性(personality),強烈的魅力也容易吸引訂閱者;另一類則是知名度較低的新銳創作者,他們或許擁有比前者更專業的文字書寫能力,但卻不容易獲得讀者訂閱。過去一整年,團隊收到3 千多封表達加入SOSreader創作者的意願,但截至今年2 月為止,實際開放的作者僅250 位,換言之,淘汰率超過9 成。SOSreader也收到許多中小型創作者反應他們發佈文章目的不在收費,他們使用平台只是期盼能建立影響力。

  綜合使用者回饋,SOSreader今年初推出重大改版,將打造出「以訂閱功能為核心的BSP(Blogger Service Provider)平台」。「我們最終的想像是,作者註冊後可以自由寫作,將讀者付費或回饋方案的決策交給作者本人,他也可以建立類似部落格的『出版專題』」翁子騏說明,出版專題也支援多人共筆,方便寫作同好共同經營專題,成為一個完全開放的寫作平台。

2018 年初,SOSreader 改版升級後的全新介面。


結合數位行銷 精準觸及受眾

  目前有14名成員的SOSreader分成兩個部門,分別負責平台與創作者業務。其中專注於服務中小型創作者、並以平台自動化為目標的團隊,主要以RMD(軟體工程師)為核心,包含UI、UX等,致力於提升平台廣度;另一個部門的運作概念以傳統出版業為基礎,翁子騏也說,「我們都開玩笑稱呼這個agent 部門是『出版社2.0』,因為他們必須比傳統編輯更熟諳數位行銷。」

  這個有如出版代理商的團隊,首先協助作者進行前期市調,蒐集潛在消費者名單後,再將該名單匯入Facebook後台,當作相似受眾(lookalike audiences)。待作者正式上線後,再將廣告投放給這群人,以觸及目標受眾。最後再匯入實際訂閱的讀者名單至Facebook,讓觸及更加精準。他形容,「這手法有點像淘金。」該團隊也能提供作者行銷建議、與編輯服務。「這在行銷上很普遍,但對出版社、媒體業來說卻是相當新穎的手法。」SOSreader擁有將近10萬名用戶,其中有近1萬8千名付費讀者,依讀者特質分門別類,當新作者加入後,這些既有讀者也可以作為廣告受眾。


邁向平台個人化

  翁子騏指出SOSreader 成立初期,用戶呈現「政治立場中間偏左、知青、憤青、20到45歲、重度網路使用者」等面貌,團隊分析是從《眉角雜誌》所累積的讀者群有關。隨著平台開放讓更多作者投入,SOSreader也開始有菜籃族、退休族加入訂閱,SOSreader讀者群呈現更多元樣貌,「最近常接到許多中高齡讀者的客服電話,提出『我已經繳錢了,為什麼還要登入才能看?』的問題」,也讓團隊哭笑不得,「但如果我們能做到讓不熟悉網路的中高齡用戶也可以無痛使用、去適應這樣的模式,也是一樁大突破。」翁子騏樂觀地表示。

  曾經出現專寫LGBT 議題的作者,所寫的文章標題略微露骨,恰巧刊在風格相對保守的作者文章底下,遭到保守派讀者非議。也因此,「接下來SOSreader的挑戰會致力在數位內容策展,針對內容分眾,向讀者推薦他可能喜歡的內容,嘗試做為『個人閱讀動態牆』」。


從線上訂閱出發 跨域實體層面

  作為線上平台,SOSreader也跨足實體書本、實體活動等線下互動層面。「出版社2.0」從線上訂閱前期市調著手 、廣告投放、協助出版實體書籍,到與博客來等標準通路的合作都完整規劃。SOSreader也積極舉辦作者講座,反應也都相當熱絡。翁子騏以由國際獨立記者主講的相關議題講座舉例,SOSreader就從數據庫精準發掘可能有興趣的讀者。他也強調,實體講座雖為行銷環節之一,但其實不算在主要營收來源,「我會認定它是『供應商滿意度』或是『供應商關係』的維護」。鮮少有機會親身與讀者交流互動,作者在講座後對平台的滿意度普遍都會提升,這也會累積作者放在SOSreader的心力,繼而產出更多內容,讓SOSreader與創作者相益得彰。

SOSreader 也跨足實體活動,積極舉辦講座與讀者互動。

SOSreader所舉辦的「字立字強」系列講座,邀集內容出版、電子書或出版社從業人員交流分享,讀者反應相當熱絡。

作者在講座後也會累積放在平台的心力,繼而產出更多內容,讓SOSreader與創作者相得益彰。

  除了講座,翁子騏也透露近期將與台灣中文網路字型服務團隊justfont合作,推出SOSreader作者的手寫字體計畫。他也提到,「未來會考慮簽下作者的經紀合約,更深入經營作者品牌,這也是我們下個階段可能的嘗試。」也因為擁有龐大的後台資料 ,SOSreader未來也不排斥與電商合作的全新嘗試。


  「一開始會天真地覺得『內容有價』的『價』代表價錢」,但翁子騏現在認為,SOSreader的價值不只來自內容的直接對價關係,更大的價值也來自於逐年累積的會員、與背後的數據。成立時間說長不長,SOSreader卻已會被拿來與Medium、簡書等寫作平台比較,不知不覺中,要開始面臨和資源、資金、與規模都是重量級的國際性媒體平台競爭。翁子騏認為,2018 年會是SOSreader最關鍵的一年,所謂「大者恆大」將是平台競爭下的不可避免的現實,但SOSreader 不只深耕臺灣,目前也擴及海外,在香港、馬來西亞、與中國等地都擁有一票讀者群,一路走來,SOSreader 積極調整步伐、踏實成長,不久的將來,立足台灣、成為首屈一指的華文寫作交流平台已是指日可待。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8年3月號316期:
創意火花:SOSreader:發生在寫作與閱讀之間的交流平台
     專訪SOSreader創辦人翁子騏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