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5

萃取數據的行銷力量!

宏盟媒體集團數位行銷副總陳炘威(中)與參與會後專題討論的意藍科技創辦人楊立偉(左)、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童啟晟(右)合影。

文/詹致中 攝/陳睿珮

  數位時代的行銷人有兩種能力最為關鍵,其一是在龐雜資訊中有挑選的能力,其二是運用資訊達成預測。掌握這兩項能力的根本元素就是數據。2018年第一場雲講堂邀請到宏盟媒體集團數位行銷副總陳炘威,教你用更好方式萃取數據力量,讓品牌在對的時間與地點找到心中的Mr. Right。


網路帶來龐大數據金礦

  講堂一開始破題,陳炘威先細數2000年網路泡沫後17年來的大事記。他特別點出2001年台灣有782萬上網人口,同年Yahoo併購奇摩一口氣推升會員數。2003年上網人數再攀升達到928萬人,手機上網也有221萬。進入2017年上網人口來到1701萬。手機上網也從iPhone帶起智慧手機浪潮後,突破千萬來到1330萬。「從2001年到2017年,上網頻寬成長了2016倍。」陳炘威比喻相當於從1600人同時看60分鐘360P解析度的影集,變成30萬人同步。頻寬提升讓數位資料大幅度成長,故2010年IBM首次提出巨量資料,也是2015年大數據(Big Data)風潮濫觴,進入2017年品牌普遍能應用特定媒體大數據來達成再行銷。但陳炘威也表示,如Google等大廠提供品牌和代理商數據分析工具。但未能讓數據更具體化,掌握背後洞見。


用具體化洞察數據,而非表面解讀

  通常數據分析工具中轉換成效、媒體來源、裝置辨識、來源類別,是4種常用指標,但要如何具體化數據?陳炘威舉周末啤酒與尿布銷量同時攀升的經典案例,因數據觀察到新手爸爸們去大賣場買尿布,順便帶啤酒回家,「這就是透過數據找出關聯性,甚至預測趨勢,把產品放在一起販售來增加銷量,這就是所謂的關聯分析。」但陳炘威提醒品牌,群體行為類似,但背後可能是不同人,需求也會不同,僅解讀表面數字會投遞出錯誤訊息。


分群建立預測模型

  陳炘威分享,許多行銷人員都非常重視消費者在品牌網站上的行為,檢視這些資訊除了能用來改善網站的使用體驗,更可以進一步觀察到未來廣告或是產品策略的優化方向。但若只陷於表面的總體到訪人次或行為樣貌,反而會漏掉許多「分眾擊破」的好機會。陳炘威以自家電信客戶為例。將官網中120萬不重複訪客,由系統依照數據關聯性分成不同群體,再經由數據分析團隊依照系統分群邏輯,解釋這幾種不同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團隊發現在數據庫中佔大多數的人群A,專注於上網資費。另外一組數量居中的人群B,集中於資費比較(上網或通話)。而卻有一小部分的人群C停留時間是其他類別的數倍以上,7成以上已有曾到訪,瀏覽行為也最豐富。陳炘威說明,整合上述資訊後對應行銷傳播理論中的決策歷程,可以呈現人群C對品牌而言是被轉換機率最高的使用者,A或B族群亦各自落於不同的決策階段中。只要透過分群與解讀,未來更可以用分群的架構對不同屬性消費者在不同的時間、網站提供不同的廣告訴求,逐一吸引或轉換更好的成效。

  平台還能分析各別群體的網頁瀏覽關聯數據,人群A以門號購機是大宗,具有快速瀏覽後就跳出頁面的行為,主要搜尋是上網優惠方案而非通話,陳炘威表示:「這跟廣告宣傳的訊息關聯性高,因為廣告就是以上網為主。」人群B比A多了優惠通話方案的瀏覽,開始比較不同方案,並產生興趣;人群C瀏覽最多元,還增加手機續約、旅遊金競標等頁面,「為什麼人群C會來網站超過6次,因為他們花很多時間挖掘,看哪些訊息符合需求。」而C群特性已經進入最後購買決策。

  從這3個群體大致可歸納,人群A受廣告吸引,但快速瀏覽也表示個人期待與品牌廣告內容不對等。人群B有需求,入站會比較,如同中間選民還在觀望,等待合適方案才會做選擇。而人群C雖然人數最少,但處在即將購買或回購階段,容易因刺激、吸引就會買單。「面對這些準採購者,品牌可以拿出更高價的優惠手機方案來刺激,或是比其現行資費更高的優惠方案來吸引留下,拉近品牌關係。」陳炘威界解釋若要分析的更細緻,就要引入第三方數據來深入了解消費者輪廓和需求,不然跟過去媒體投放差異不大。


整合第三方數據,讓消費者輪廓更細緻

  「豐富數據樣貌,萃取更高價值」,是數據行銷重要目標。即便有追蹤活動數據,但消費者看起來還是很相似,所以要整合網站個人資訊、媒體行為、內容偏好及站內行為等數據。宏盟平台更與多家第三方數據廠商合作,以協助品牌主將單一的造訪活動訊號,具體成豐富消費者輪廓,更進一步加入行銷策略擬定的參考依據。

  要如何應用第三方數據讓消費者輪廓浮現?陳炘威分享整合數據案例,男A偏好閱讀商業財經內容,近3個月每月有高單價消費支出,常行駛忠孝東路,與長時間天停留信義區;女A,瀏覽時尚美妝及網上追劇。節慶、周年慶有百貨公司服裝美妝保養支出,固定行駛淡水線;男B是手遊玩家,愛瀏覽影音網站與線上購物,常在不同地點出現,每次停留半小時左右。根據這3個人行為特質,汽車品牌廣告可針對男A邀請趨勢大師舉辦趨勢論壇,現場搭配高階車款與體驗。女A則透過時尚活動或伸展台直播來置入產品。而舉辦手遊電競活動,改裝車體成遊戲座位,可增加男B品牌記憶度。


大數據行銷是條無法回頭的單向道!

  過去行銷是參考「小數據」來定義行銷方式,現在能解析「大數據」行銷給對的人群。陳炘威分析:「行銷數據不只能掌握媒體投放,還可以事前發展廣告創意,掌握社群口碑內容。」從數據蒐集、廣告數據分析、動態消費模型、行銷內容策略、消費者輪廓到預測模型,最終達成讓品牌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多數人感興趣的行銷內容。

  演講尾聲陳炘威預測2023年,VPA數位語音助理將能為人們做出許多生活決策。2024年機器人行銷時代來臨,行銷人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影響人工智慧演算法。但踏入之前,品牌得先做好數據蒐集!因為AI背後的磐石就是大數據與機器學習,邁入數據科學領域是條單向道,行銷人無法回頭。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8年1+2月號315期:
單元:報導:萃取數據的行銷力量!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