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5

唯有「適性行銷」才能存活!


文/詹致中 攝/陳欣婷

  自2015年起,牛恆泰三度入圍《Campaign Asia》大中華區最佳媒體企劃,目前擔任傳立媒體副總經理。他畢業於資工系,人生中首份工作的第一份產品企劃賣給公司,就賺得30萬元獎金,從此走向企劃人員之路。本次牛恆泰從10個媒體趨勢與現象,剖析品牌行銷人在紛亂複雜的媒體時代該如何因應。

  這個時代的行銷人,像是背著背包在荒野徒步的冒險者,身旁環繞貧瘠的草原,日夜溫差大,艱困的情境如同現在數位媒體環境的寫照。「背包有限的空間有相當於行銷預算,能建議客戶背包攜帶那些物品,才能成功生存的專家,相當於媒體代理商。」牛恆泰用更簡單的話來形容媒體代理商,就是能用很聰明的方式分配客戶預算。


消費者走出各自的旅程

  數位媒體時代到底變化多大?全家人在客廳對著電視已不復見,而是各自滑著手機。「共處一室也不見得要聊天,而是各自吸收資訊後,再回到餐桌分享。」現在媒體使用行為、場域、氛圍都改變;過往以入口網站為主,「今天則是在社群媒體看到新聞分享。」消費旅程也跟著翻新,驅動消費者元素是多元且非線性。牛恆泰以直播買產品為例,「不是因為喜歡商品,而是直播主使用,剛好也用得到就購買,所以驅動消費者最弱的那點是關鍵。」由於消費者有千百種價值觀,大品牌也難敵利基小品牌的競爭;也出現科技產業創造共享經濟平台,就快速壟斷舊產業。「企業的成功與失敗,都是因為消費者價值觀改變!」


如打乒乓球跟社群互動

  那媒體企劃如何轉變?早期以TVC為主軸來整合其他媒體。現在則是互動,像是打不完的乒乓球。牛恆泰觀察很多品牌不熟悉社群,怕面對面跟消費者接觸。或是組織層級分明,社群要先請示公關,3天後才回應留言,早已喪失先機。牛恆泰表示:「不論消費者反應好或壞,及時回擊到要害,順暢在社群跟消費者打乒乓球很重要。」至於何種內容行銷能吸引互動?牛恆泰認為事件行銷效果出眾,他舉例中國交友軟體找素人正妹拍視頻,「正妹表示想旅遊但沒錢,所以會到男網友家借宿,住宿期間可要求她做任何事情。」影片播出男網友陷入瘋狂,App出現爆量下載。後續也推出腥羶色假新聞,瘋傳程度甚至造成中國政府出面干預。

  「今天行銷問題是投入行銷資源讓消費者認識你,他們也不一定買單。」就像消費者去逛實體書店,卻跑到電商買書。牛恆泰解釋,過去只要在渠道投預算,就會獲得正向結果。但現在難以評估,甚至沒行銷,但業績竟然也會提升。消費者錯綜複雜的決策路徑,無法再憑經驗判斷,所以需要「數據」獲得洞見!


依媒體特性選擇合適內容

  對於媒體企劃操作,牛恆泰分享幾個重要心法。電腦適合長秒數,文字閱讀的內容。行動裝置則是可快速分享,偏好創造銷售契機的訊息。訊息投遞頻率也要倍增,以多元內容來觸及不同價值觀與特徵族群。此外,要根據媒體內容屬性來決定適合媒體平台,而不是一昧認為影片要擴散就只用Facebook,其實YouTube更適合長秒數廣告。「甚至當消費者進入產品研究模式,反而會在Mobile01花5分鐘去看開箱文。」當看影片跟看產品的族群和動機都不同,需要數據來串連,專業媒體代理商就是幫你把數據整合的專家。

  不少行銷人都懷念以前單純數位媒體採購,只要買Yahoo、Google、MSN就大功告成。今天複雜數位環境,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精通。要能接觸到最多人,又要很精準,「這兩種通常是衝突的!」牛恆泰表示這還不夠,也要能創造深度的接觸和導購,目前最強的平台就是Facebook;牛恆泰還大膽預言,Google關鍵字雖然轉換率很高,但一兩年後語音助理和搜尋技術成熟,可能讓文字基礎的關鍵字廣告崩壞。


拋棄舊架構 全力擁抱數位!

  長期在媒體代理商端,牛恆泰觀察大部分客戶在數位高度複雜分工化後,組織結構依然沒改變。若不獨立數位部門,絕對會讓生意上帶來困境。牛恆泰認為要盡快改變結構,在國外企業就有技術長、傳播長、行銷長和社群長等高階職務來因應數位匯流。此外,要掌握數據與高相關性內容。缺少數據無法打到消費者靶心,無關聯的內容也無法驅動消費者,那企業將朝向敗亡。

  「今天是你沒Data不能呼吸,但還能活下去的時代。」牛恆泰表示現在他會問客戶,覺得數據很重要的舉手,每個人都舉起。但再問到誰有花錢維繫或創造數據?結果手都會放下,他語重心長表示一定要盡快擁有自己的數據。透過數據才會知道不是Google投放成本低,而是先前有Facebook把Awareness做好,歸因出助攻媒體,知道各渠道在消費旅程中扮演的角色。


擋不住的適性行銷

  「未來只有一種行銷,就是Adaptive Marketing!」牛恆泰解釋以前媒體企劃達到目標是線性,但現在為動態,上線後才調整。所以排Cue表變成「If, then」,預算是「To be optimized」。人才也跟著多元化,傳立內部就成立FAST Team來因應新需求,集合5個國家18位成員,有數學家或製作人等跨領域人才。當數位媒體快速更迭,媒體巨人壟斷環境,能體現適性(Adaptive)行銷,掌握適性人才、工具與服務的代理商及品牌,才能在未來繼續存活。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7年12月號314期:
單元:報導:唯有「適性行銷」才能存活!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