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David龔專欄--誰是Norman Rockwell?


本文作者為David龔/廣告導演、創意、策略顧問、教授

  他是個說故事的人,美國20世紀重要的插畫家之一。1920~1970年代Rockwell為美國人最喜歡的期刊《星期六晚郵報》、《展望》、《哈潑》週刊雜誌作封面設計和插畫,每星期都能看到他通俗易懂的繪畫,成為美國通俗文化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Rockwell的作品後來啟發很多美國70年代電影導演(說故事的人),例如Spielberg和George Lucas。


  Rockwell的題材多數是美國大眾的日常生活,也記錄了美國20世紀的重大事件,二次世界大戰、總統更替、種族問題等等。由於歷經戰爭,當時美國人民的價值觀就是追求簡單、平凡、自由的生活,而且當時的社會氛圍與媒體,也不像現在的網路時代充滿了負面訊息。他的畫寫實記錄了當時美國人民的心態,所以觀眾很容易跟Rockwell的題材產生共鳴,因為他們在畫中看到了自己。

  如果你看過Saving Mr. Bank,迪士尼的自傳電影,故事是當時迪士尼如何說服Mary Poppin小說的女作者P. L.Traver,將故事的版權給迪士尼的過程。迪士尼在Travers的眼中是一名只會賺錢的好萊塢大亨,Rockwell和同時代電影導演Frank Capra與Walt Disney一樣,很多人批評他們的作品為過度理想化與甜美,缺乏真實生活的掙扎。Travers毫無意願把她的故事成為迪士尼旗下的下一個作品。但最後迪士尼提出了一個觀點,說服了Travers:「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多數人的生活是令人失望的,說故事人的使命是對大家持續的灌輸希望。」如果你不回到當時美國的時代背景,你無法了解Rockwell、Capra和Disney的觀點,他們把故事中人物的精神與態度,傳達給觀眾,啟動觀眾的想像力,讓他們去思考不同的觀點,換個角度看事情。

  那個時代很多的年輕人學會說故事, 都是透過Rockwell的啟發。Rockwell的作品構圖,都是經過細膩的思考。他不隨便畫任何人,每一個角色都是透過選角,再找適合的服裝去搭配對的角色。他還會親自把每一個表情和肢體語言,演出來給他的模特兒看,每一個角色的表情在想什麼,都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可以觀察到他畫中的肢體語言和道具,都在傳達一些故事訊息。

  Steven Spielberg 說小時候他父親會帶《星期六晚郵報》回家,Spielberg 都不想看郵報內容,只想研究Rockwell 畫的封面,專注的研究 Rockwell 在傳達什麼故事,是如何做到的。


很多Rockwell的畫是帶到觀眾的背,這也是拍電影的技巧透過拍攝主角的背,把觀眾跟主角放在同一個角度,去體驗主角的觀點。



老師的表情傳達她對孩子的珍惜。
老師左手上才脫下的外套與帽子,表示她剛走入教室。
老師腳下有一個落地的粉筆表示進來之前,還有孩子在黑板上寫字。
桌上有些孩子送給她的生日禮物,穿紅色衣服的孩子頭頂上有一個黑板擦,可能是班上最調皮的孩子。
大家挺胸坐著表示平常老師很嚴格。



孩子在閱讀書籍《圓桌武士》仔細看會發現畫中的武士其實是孩子自己,尤其在50年代多數人沒有電視的時候,這就是激發孩子們想像力的方法。



Rockwell 經常把人物的頭偏一邊,透過肢體語言,觀眾會體驗到角色是認真在思考眼前的議題。



仔細觀察這幅畫中在傳達的訊息:
椅子上的軍裝和軍帽告訴我們男子的身份,軍裝口袋上方有一枚空軍的徽章,地上的軍用包繡有他的名字和軍階,剛當完兵回家,二戰是1945結束的。
掛在床邊的旗的日期是1942,桌上的小東西和牆上的圖,反映了他從軍前的興趣。
床上空的衣架,告訴我們他穿的是從軍之前的西裝,褲腳太短了表示他長高了,他腳上穿的是軍人的綠色襪子。Spielberg曾說他觀察屋裡的擺設,

對畫中情境的想像是:
男子去打仗時,父母將房間保持原樣。
感覺房間沒有因時間而改變,這幾年來是靜止不動的,黑白照片是 Rockwell 把自己示範給模特兒看,角色的姿體語言。透過畫面說故事的人,非常了解的是如何透過非常簡單的元素,可以鋪陳一層一層的訊息在故事裡,讓觀眾重看第二次、第三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體驗。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7年6月號308期:
單元:專欄:誰是Norman Rockwell?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