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4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社會革命

左起為米蘭營銷企劃總經理邱威凱、南星創速器(SSX)創辦人朱宜振。


文/編輯部 攝/陳睿珮



朱宜振:
  去年開始有幾個國際大併購案發生,尤其日本孫正義,沒事買了很多家公司,然後講了一個奇點(Singularity)的事,他一切都是為了這件事情發生在準備。例如,Super AI,當運算能量到一個極致,透過無意義行為的輸入,找出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慣性,來預測你的下一步。

  2018年,物聯網裝置就會超過移動裝置。到了2020或2025,更有超出你想像的裝置連網。這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像電影《魔鬼終結者》的天網,IoT其實會被駭。當Everything都能連網,顯得正常,但一切都不受你控制。

  去年美國東岸發生大型的Block Out,一堆網站都斷線,原因是被「阻斷服務攻擊(DDoS)」攻擊。但只是網站斷掉,幹麻要探討物聯網?因為網站是用既有網路結構做的,未來全部連網後,所謂劫持(hijack)攻擊會更恐怖。

  2020、2025年有500億個裝置要聯網,遠超過最初網路想像,基礎建設也不對,所以大家開始想怎麼workaround。以前IP數字,極限是連42億個裝置註1],現在還可以用,是因為做很多workaround,一個是所謂IPv6,另一個是在既有網路下設VPN、防火牆。這勉強可以維持運作,但帶來的效應是效率低落和架構過於複雜。現在網路是透過DNS(Domain name server)來做域名的解析。是一個從中心創造出來的產物,對有心人來講是最好攻擊標的,這是從安全角度看待物聯網。

  理想的未來是去中心化,這也談到了「區塊鏈」特性。比如,威凱借給我100塊錢,第三人說是真的,為什麼沒事要說是真的,這對第三人又沒好處。所以我們可能要為了這100塊的交易,多給了第三人10塊成本。當今天我去收買第三人,或回去撕掉借據,威凱也拿我沒辦法。嚴格來講,我們是互不信任,而第三方是因為互不信任才創造出來,但成本巨大。

  區塊鏈特色就是,今天威凱借我100元,我們就在辦公室大喊「威凱借我100塊」,大家都聽到了。幾天後我沒還卻說還了,大家會說你還沒還。區塊鏈把紀錄分散到各節點裡面。有點像標會,加入信任圈採行共識決,但有人說這還是沒解決hijack問題,其實解決了。當我說我沒欠威凱錢,我得要收買這個節點一半以上的人,才能推翻共識。收買成本很大,這件事就不會發生。

  所謂去中心化,還有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帶來是身分認證,這基礎就是所謂比特幣(Bitcoin)。但Bitcoin是早期設計出來的東西,到區塊鏈時,應該是要能夠做到「不可被竄改」、「不斷累加」的特性。

  我愈來愈相信孫正義或老外講的話,為什麼說這是「Second Internet」[註2],因為區塊鏈從底層幫你抽換掉,讓你以前認知大改變。很多人就會探討說,這好像讓很多人不能做生意。人類的歷史建構在信任關係,還有第三方。區塊鏈讓你知道,可以達到某程度烏托邦境界。


  早上搭高鐵時就跟學弟探討,某個大型航運公司用區塊鏈導入合約,它的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這像是威凱借我100塊,可以把它寫在合約,接下來把合約散布……比如米蘭有100人,就有100個節點,等於不可被竄改,還錢後才能再更新合約。這取代掉很多紙本查核機制,省掉非常多成本。帶來改變是什麼?第一個,既有的商業流程,甚至成熟流程的環境,理論上都可以透過導入區塊鏈大幅改善你的效率。不是為了降低成本,而是效率優化後自然帶來的成本結構改變。


[註1] 位址的數量
這兩個世代的網路協定,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其提供的網路位址數量。IPv4的位址格式是採用32位元長度,位址能提供2的32次方個,換算後約42億個。雖然IPv4有這麼多IP位址,但依舊在2011年的2月3日消耗殆盡。
而IPv6的位址格式則採用128位元長度,其位址能提供2的128次方個。它所能提供的IP位址,遠遠超過IPv4的數量,預估能讓地球上每個人都分到100萬個IP位址,或是地球上每平方公尺面積皆提供1000多個IP位址。簡而言之,轉換到IPv6後,IP位址的數量多到幾乎不可能用盡。

邱威凱:
  區塊鏈是不只對金融行業產生衝擊,因為它本質是把信任問題解決掉。在金融體系,可能就不需要莊家發錢、發支票。那同樣事情,若發生在法務的範疇就更有趣了。例如,房屋的交易,有一堆紙本要去認證、一堆章要蓋。這件事情,在Internet發展以來,似乎沒有產生衝擊。但在這波區塊鏈出現,可能衝擊就會極大。


朱宜振:
  區塊鏈特性可以解決交易成本降低,包含信任成本降低,所以就有機會on demand change,甚至on demand charge。人和人每天都在交易,交辦你事情也是交易。區塊鏈從裡面改變你的結構,可以做到一諾千金。威凱剛講到銀行例子,因為銀行本來就是建構在信任上面的機器,目前Bitcoin或Blockchain尚未應用在貨幣支付有關的部份,但光用在改善銀行本身的效率就已經可以有很好的成果。

  光銀行分行間的流程成本就能大幅降低。每天現金要做日清日結,透過區塊鏈的部份特性可以解決,讓金融業者提高自己效率。我常說是這是過渡期,理論上,未來技術真正完成,才會顛覆既有商業體系。如果現在到未來的中間,有幾十個世代會繼續存在和革新,先導入反而提早享受優點。

  我某天參加Blockchain有關的研討會,碰到做Digital Signage新創公司想導入區塊鏈。當今天下廣告時,怎麼讓客戶相信我真的下廣告?區塊鏈就直接透明化給客戶看,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為什麼是他先做?因為新業者沒有包袱。包袱問題讓既有產業很難執行,所以帶來顛覆。若既有業者試著用這些特性,去改變本質,會做一些實驗。IBM就是最好例子,他割捨掉硬體,然後去創造新服務,像AI、區塊鏈。但這裡面有悖論,區塊鏈理論上最後是去中心化,但IBM很聰明,若取部分呢?例如,跟客戶合約,包裝在IBM的雲服務內,靠他區塊鏈雲服內的節點。因為多結點你相信,也利用到IBM的信任感。若不相信,你也可以一部分放在外面實體節點。


邱威凱:
  剛才有提到Soft Bank買了好幾家做晶片公司,一開始看到也覺得,為什麼一個提供服務電信商,會涉入硬體核心的業務經營。今天聽朱兄這樣講,會不會是在準備他們要做的服務,內建到最底層CPU裡。甚至規劃Protocol寫在硬體裡,所有人都只能Follow。


朱宜振:
  有可能。我覺得,或許它也不見得那麼清楚未來是什麼。反正不用阻擋趨勢,既然萬物聯網,思考所有利害關係人,就一個一個把跟我有關係的買下來。我覺得他是在創造各種實驗生態系。現在和未來看的很清楚,但中間的過渡最麻煩,但也是最多有趣商機。

  而基礎建設準備好,跟做行銷有什麼關聯?當所有數據比較公開透明,加上AI,科學化方式讓人的行為可以被預測,Market Intelligent 就真的出來了。
 

邱威凱:
  早期我們做市調、做市場的田野觀察或調查。現在交易發生在數位上,但區塊鏈更有趣, Data擁有者跟現在可能就不一樣。現在交易資料可能在電商、銀行、電信商。區塊鏈去中心化之後,交易的Data也許也會去中心化。


朱宜振:
  是。另外,不只區塊鏈,還有跟AI複合再一起,讓你樣本等於母體。顛覆掉實際做法。這幾個新科技,會發現好像有一點環環相扣。你看IBM做幾個事情,三個大技術,量子運算、AI、區塊鏈,還有提供很大IoT平台。在做很多基礎建設。
對我們相對小型的公司而言,就直接去用他們提供服務。他們花那麼多錢,所以要趕快拿來用,用了就會知道效果。例如,當樣本變母體,可能衝擊到跟客戶溝通模式,因為沒有人這麼做。以前連採樣都是成本,但現在就不需要。物聯網也解決很多O2O事情。今天你買了東西之後,怎麼使用是回到線下。萬物聯網知道你買東西怎麼用,會協助我改善,透過物聯網會補齊很多看不到的那一段。


邱威凱:
  現在區塊鏈,是由不同廠商建構?


朱宜振:
  是。有所謂私有鏈和聯盟鏈。因為沒辦法突然有人能瞬間更新掉整個網路。網路太大,要同時產生新的,成本過於巨大。透過各種相容性,慢慢過渡到新的,這樣也比較符合人性。在符合既有商業的entity與既有遊戲規則下,慢慢鯨吞蠶食你的結構。


邱威凱:
  現在銀行或第三方交易,跟買賣雙方收取「信任機制」的服務費用。區塊鏈某種程度算是去中心化的「信任」,那麼未來是否就不需要Master、Visa之類的機構?


朱宜振:
  也有可能,但反而會發現Master、Visa會先導入。


邱威凱:
  當他導入區塊鏈,會讓他的「信任機制」成本降低很多。當「信任機制」成本降很低,相關的業者,就要重新思考他們的價值。


朱宜振:
  對。所以我說,看起來不知道哪個時間點,會徹底改變遊戲規則。再過渡期,既有Player會改善自己的效率和結構。難怪國外說這是繼Internet發明以來,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邱威凱:
  區塊鏈對到商業活動的影響是非常底層的「信任」、「交易」。當這事情改變,可能經濟都被改變,消費者行為也不太一樣。


朱宜振:
  對,這一樣是過渡期。真正阻擋前進的是我們。因為我們已經被制約,接受既有各種行為。對於新生的人,會知道應該是怎樣。像我的兒子,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能夠滑的,這是他的世界。但我們不是,拿到產品會研究開關在哪裡,被制約了。

  米蘭、《廣告雜誌》都跟做廣告有關。所謂廣告其實就是在做行銷,行銷就是連結人性、連結最前端的東西,我也認為,它其實能夠讓你跟你客戶之間的關係,可能有些新的改變或想像。


邱威凱:
  剛剛講到,整個交易行為裡面有很多層面。生產、交易、運輸部分,以前講消費,是我把什麼東西賣給你。接下來,不管是區塊鏈、IoT或現在資訊技術,愈來愈多東西,不是我把什麼東西買給你,而是我給你一個License或租賃。你有使用權,不是把所有權賣給你。消費型行為很大改變,當生產成本、運輸成本、交易、信任成本很低時,服務就不一定需要把所有權給你。商業模式不一樣,消費者Insight也不同。假設你年薪300萬,花200萬買車要想很久。現在談使用權,叫一台進口車只花500塊。假設又有無人車,會改變所有人遊戲規則。以後賣車,會不會做音樂串流服務一樣概念。


朱宜振:
  從改變遊戲規則的利害關係,就會看懂很多,為什麼老外喜歡做奇怪事情,為什麼要去設計無人車。國外是為了遊戲規則必然改變,回頭去做準備;華人或台灣是堆疊思考,要拿這功能做什麼,不是從未來回來想,現在應該去發展什麼。


邱威凱:
  蒸汽機發明是工廠、紡織業事情?不是,是顛覆整個社會樣貌。蒸汽機發明之前是農業社會,蒸汽機之後變工業社會。人跟人關係也不一樣。區塊鏈讓很多事情會改變,只是我們現在還沒辦法想像。


朱宜振:
  因為我們被制約,只想到自己被衝擊。但下一代,他是沒有違和感。原則上,行銷是觀察人性的嘛,反而應該要最早知道。


邱威凱:
  我覺得現在做數位行銷,不只是觀察人性,現在更要去看底層發生的科技。這對於接下來客戶、消費者遇到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不然發現一夕之間,跟你想的不一樣。


朱宜振:
  現在因為沒數據,沒有東西去分析和歸納,是用主觀去看。當AI、IoT、數據能建構出每個世代模型,行銷人只要能看那些Persona去操作。當一切都是數據化,行銷反而有機會,且能更理性看待。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7年4月號306期:
單元:專欄: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社會革命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廣告Adm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