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7

對音樂的灼熱眼神 葛萊美設計師蕭青陽

我不是有天份的人,但是我是一個很努力的人。

文/素樸勛  攝/倪佩琳

  設計的唱片破千張,葛萊美獎4次入圍,但還是堅持做好每一張唱片封面設計。踏入工作室,牆上魔岩唱片時期的作品,除了是經典之作,也揭示了那個時期的氛圍,記憶著那個時代的轉折。消逝的音樂品牌,對比現下的種種掌聲和肯定,他說,只是運氣好而已。這不是過於矯情的謙虛,因為談起音樂和唱片,眼裡仍會發出光芒的熱情和堅持,正是蕭青陽成功的原因。

葛萊美獎是美國四個主要音樂獎之一,相當於電影界的奧斯卡獎。


卡帶的願望:站久就是你

  「我不是有天份的人,但是我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因為自己好喜歡,所以能
夠超越有天份的。」蕭青陽兒時經常在夜市卡帶攤位中尋找來自歐美的那種很酷
的音樂封面,喜歡很美又有想法的東西,這樣的經驗促成了他在20歲之前,就
進入了這個他喜愛的行業。不過,跟兒時逛業是找卡帶的想像不一樣,80年代
末、90年代初,台灣所謂的音樂人,其實就是所謂的大明星,市場的操作在媒
體上面,比較少聊到音樂、創作。

  一直到千禧年這個轉捩點,很多地下搖滾,日本、韓國、西方的一些重金屬,
龐克或是民謠、Basa Nova都出來了,新生代也開始去展現音樂的多元化,蕭青
陽說:「這個時候我做起唱片相關設計來就覺得有比較舒緩一些,不是在反駁明
星不好,而在我覺得在明星這一種操作之外,還有好多好多種。」

蕭青陽喜歡至世界各地蒐集具有特色的商品。


故事說不完:不只是明星

  設計,不是一件很容易說的故事,但是設計背後的故事,不僅給了設計深度與生命,也讓聽故事、看設計的人著迷。除了明星,蕭青陽將設計與各種故事結合,並認為這是種使命和力量,這就是為何他的設計,特別是《故事島》會有這麼濃厚的台灣元素和故事,無論是主流還是非主流,他都不在意,即使是沒有很高報酬的案子,他也當作是花錢買創作的自由。從南投信義鄉的羅娜國小原聲兒童合唱團、卑南音樂之父「陸森寶」的西方音樂薰陶表現在《BaLiwakes(巴力瓦格斯)》的唱片封面設計元素,到新公園的紙飛機先生龔彬智的故事,戲稱自己山上到海邊的故事都要講,抱持「表象之外更有價值」的精神,因為「故事島之前23年都做明星,做了1,000張唱片封面設計,總要作一次自由創作的事情,這次我一定要得逞。」最後他得逞了,蕭青陽的設計,變成了這些故事的載體,於是設計便伴隨著故事,成為他創作結束後卻沒不終止的使命。

《故事島》獲2010葛萊美包裝與內頁。(圖/蕭青陽提供)
《甜蜜的負荷》獲2008 葛萊美包裝與內頁入圍。(圖/蕭青陽提供)


不是娛樂圈

  獲美國葛萊美音樂獎第4次提名的《故事島》不受台灣金曲獎肯定,蕭青陽相當豁達。他說:「我很怕全部的獎都給我,我的好運氣太多了,可以分攤一點給別人。」有報導說他未獲獎而要關閉工作室,甚至牽扯到他的父親,以及一些沒有獲獎的歌手,這樣負面而捏造的新聞,讓他還是很不適應。今年年初,一個與偶像劇片頭代言的案子涉及抄襲國外創意,雖是客戶的點子,但他勇敢承擔責任,還有一些團隊需要跟他一起配合製造新聞,製造話題。這些讓他感到困惑的事情,讓他體會到娛樂產業就是這個玩法,有的時候太激烈,這個時候蕭青陽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是適合這個圈子的。


未來無限

  「一輩子只鑽研一件事情是很專心,但是也是很恐怖。」蕭青陽說有了名氣之後,多元化的合作可能都找上門來,與電影、車商的合作,還有代言、設計品的合作,在未來都有機會。去年7月,蕭青陽去了奧地利,今年年初去了紐約,也去了薩哈拉去扛三太子,這些這麼不一樣的事情,全部都是因為唱片封面設計,而使得他讓世界看見。但是也不會忘記自己最喜愛的,也會持續的將每一張唱片設計做好,不怕冷門,希望這些不一樣的聲音可以被看到,不忘記自己的熱情,這就是蕭青陽。

蕭青陽去了去了薩哈拉去扛三太子,全都是因為唱片封面設計。(圖/蕭青陽提供)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12年1月號248期:
單元:創意火花:對音樂的灼熱眼神 葛萊美設計師蕭青陽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