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2

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那是最省錢的行銷方法

文/鄭學勤

  上個星期,我在廣州見了一個企業家,每年的生意收入幾個億,也有響噹噹的品牌名字。這個品牌光在南都戶外電視牆的廣告投入,就已經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這位企業家思路清晰、非常健談,有一套套的行銷戰略和戰術,而且曾經運作過的品牌年銷售收入數億元人民幣,正在運作的品牌也有較高的知名度。對自己的品牌,他傾注了大量心血,講起故事來滔滔不絕。當我在百度搜索時,發現只有兩個有關這個品牌的故事,一個是它發起組織了一場公益活動,另一個是這個企業家參加《羊城晚報》廣告招標活動。這真是我所遇到的「最低調」的企業家,尤其是他身處的行業,遍地都是品牌故事。

  我沒有看過他是如何帶團隊,如何與供應商、經銷商溝通,至少他沒有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那是最省錢的行銷方法。他靠的是土豪的做法,完完全全用廣告、花鉅資去砸這個市場和行業,我感覺到有些暴力。這在早期的晉江體育品牌有類似的做法,一出來就去中央台第5頻道砸廣告,這也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式,起碼給代理商、消費者、供應商一種實力的體現。

  實際上,大家還可以用些巧力,起碼要做一個組合,在砸廣告的時候,輔以講故事,行銷效果可能會更加實用和理想。

  英文內容行銷中流行一個詞叫做Storytelling,直譯成中文就是「講故事」。內容行銷的本質,就是把自己的故事用別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搭建品牌和客戶之間橋樑的關鍵。凡是成功的品牌,都擅長講故事,它們懂得如何把品牌的歷史、內涵、精神向消費者娓娓道來,並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品牌理念的灌輸。每一個成功的品牌背後都有一個或多個精彩的故事。所以說,一個好的行銷、一個省錢的行銷,就是講一個好的故事。當一個個動力的故事連串在一起,就形象了立體的、豐滿的品牌形象。

  我們每次登錄微信時,會看到這樣一句話:「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是的,越小的品牌,越需要珍惜每一次講故事的機會。對於新品牌、小品牌,一個好的故事可以省去大筆的廣告費,還可以使品牌迅速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比如褚橙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褚時健(註一)的傳奇人生為線索,加上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很多人就被這個故事打動了。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後的反彈力。」在北京看到褚橙上市後,王石(註二)在微博上引用巴頓將軍的話對之評論,這是一個曾經登頂珠峰的男人對於褚時健和褚橙由衷的致敬。不只王石,潘石屹、梁冬、楊錦麟等一些知名人士紛紛發微博為褚橙捧場。於是,這個故事不再是褚橙自己的故事了,在故事傳播的過程中,褚橙被附著了一層光暈—成為勵志、上進的品牌故事。

  在我的客戶當中,會講故事的品牌,比如阮仕珍珠、古越龍山、中興通訊,已經成為了國家領導人出訪時的國禮。有些品牌,甚至沒事找事說,或是把芝麻小的故事說成西瓜大的故事。谷歌(Google)就做了這樣一件事:很多人一定沒有注意到,谷歌悄悄更改了自己的LOGO。新標誌的變化十分的細微,一般人很難看出來,其原有標識中的G和l稍稍挪動了一點位置,G向右側移動了一個圖元,l向右下方移動了一個圖元。這個故事的標題為「99.9%的人都沒有發現的改動」,反而激發起大家去發現的「興趣」,每個人都爭相成為那0.1%的人。於是,一次小小的改動成為了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成為了一次傳播。谷歌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同時也展現出品牌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形象。

  當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什麼東西呢?鮮明的主題、個性化的人物、豐富且有衝突的情節、感同身受的細節缺一不可。


(註一)褚時健:曾是風雲一時的的政治人物,榮膺過改革風雲人物的稱號;他曾是企業家的旗幟,亞洲第一煙草企業「紅塔帝國」的締造者;他也曾從巔峰重重跌下,自己身陷囹圄女兒自殺身亡。他没有順從命運的嚴酷,75歲再次創業,在哀牢山中種橙至今,85歲褚時健東山再起,他成了「中國橙王」。(文/取自褚橙官網)

(註二)王石:中國房地產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現任集團董事會主席。


本文作者為中國品牌商業案例雜誌《品牌觀察》總編輯鄭學勤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12月號292期:
單元:專欄:廣州來函: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那是最省錢的行銷方法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