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5

10大行銷個案:改變成真─柯文哲的選舉行銷戰

懂得運用新時代工具,柯文哲競選團隊成功打贏一場創新選戰。

文/黃倩茹 圖/取自網路


  2014年11月29日,柯文哲在勝選感言中表示「這是一場網路主導的選戰」,靠著創新型態的選舉行銷方式,柯文哲打破台灣固有的選舉文化。從2014年1月6日正式表態參選,以政治素人之姿,距選舉日僅不到一年的時間,最終拿下853,983票,得票率57.16%,擊敗國民黨參選人連勝文,成為台北市改制直轄市後的首位無黨籍市長。

  分析1994年至2014年6屆台北市長當選人的得票數與得票率,2014年柯文哲得到的票數與得票率,僅次於2002年馬英九連任市長(對手是民進黨籍李應元)拿下的873,102票、得票率64.11%。


從網路啟動的戰爭

  過去談到選戰,眾人總是對「組織戰」津津樂道,從上到下的動員、地方樁腳的凝聚,以及灑鈔票的文宣戰,想要打一場成功的選戰,可說是與「錢」成正比。

  不過對於柯文哲而言,一來政治素人出身的他,政治經驗值是0,二來他拒絕加入民進黨、不批綠袍,雖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但沒有政黨「正統」、「名正言順」的支持力量,第三,沒有源源不絕的經費。中華民國國際行銷傳播人協會理事長暨英泰廣告總經理林呈綠表示,相較於連勝文,柯文哲的競選資源顯得「弱」,但也因為弱,讓柯文哲選擇使用網路、議題等新行銷方法,掌握民意。

  有別於傳統議題的發動,從報紙做為一天的開始,接著讓電視台跟風報導、晚上政論節目開始評論/辯論,接著議題的風吹向網路。柯文哲的議題操作,九成以上從網路開始,先掀起網友的討論熱度,而吸引電視台、報紙媒體深入挖新聞,柯文哲團隊主導了議題的流向,也掌握了議題的發言權。

  里斯特資訊媒體營運長沈貝怡觀察選戰,她指出柯文哲團隊在選戰中運用網路做了許多事情,成功贏得年輕世代的支持。包括:柯P官方網站、線上募款、FB粉絲頁經營、YouTube頻道經營、野生官網、臺北調競選歌曲徵選與投票、桌遊募款、fixTaipei、市政白皮書、i-Voting、網路直播、輿情分析。

中華民國國際行銷傳播人協會理事長暨英泰廣告總經理林呈綠。


柯P的品牌價值

  林呈綠猶記在2013年8月3日,在「萬人送仲丘」晚會中,林呈綠親眼見到好幾位政治人物,因現場人潮過多無法前往主舞台,不過當柯文哲進入時,現場民眾卻自主地讓出一條道路,讓柯文哲走向主舞台發言。在這個時刻,林呈綠確定「柯文哲」對群眾是有魅力的。

  以「超越藍綠」為定位,柯文哲放棄黨資源,堅持以無黨籍之姿參選,不打口水戰、不打攻擊戰,主要訴求願景與未來市政規畫,即使面對對手的指控與不利議題的緊咬時,柯文哲團隊採取「公開、透明」的策略,像是針對MG149案的質疑,柯文哲選擇在選前72天公布夫妻倆人從1995年到2013年的所得稅扣繳憑單和個人財產,以及MG149中葉克膜團隊互助金帳號、存摺和所有私帳細目。這個舉動嚇壞了所有人,自台灣有民主政治的運作以來,從來沒有人這樣面對質疑,這是柯文哲的創新與品牌。

  諸如此類的行動,向選民宣示柯文哲「公開、透明」的白色決心,以人民為主題的政府思維,在選民普遍對政治感到黑暗與失望的時刻,「柯文哲」這個獨特的創新「商品」出現,令人耳目一新。


創新的產品與通路


(圖/取自柯文哲粉絲專頁

  以傳統行銷4P的觀點來看,選舉雖無涉價格與促銷,但從產品面或通路面而言,柯文哲都打了一場新時代的選戰。

  柯文哲的出現,顛覆了一般人民對政治人物的既有印象,雖有人曾經質疑他不懂政治生態運作邏輯,柯文哲一方面以類比的方式論證,用他在台大醫院的管理職說明他有能力可以管理市政,另一方面,又試著以不一樣的思維,希望走不一樣的路,建立起選民的信任與期待。

  就通路的觀點而言,以往的選戰、候選人,都是透過大眾媒體的論述與選民溝通,然而柯文哲卻將通路藉由網路公開,讓所有選民都可以透過網路與他溝通。林呈綠表示,行銷傳播人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行銷傳播部只是資訊傳達,還能進行資訊分享,最後促成消費購買,在選戰中,他也觀察到柯文哲團隊充分應用網路十足爆發的議題操作功能,但在接近投票時刻,亦呼籲選民不能只要民調或網路上支持,更要記得去投票,促成行銷上「最後一哩路」的完成。

柯文哲團隊在選戰中擅用數位資源與年輕世代溝通。


  從虛擬的網友到實際的選民,柯文哲團隊應用網路的特性,打因應時代潮流的創新選戰,印證了他提出的「改變成真」,在市政上的改變,需要柯文哲以時間證明,不過他已經證明,運用新時代網路工具與選民溝通、凝聚氣勢,是能成功的。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5月號285期:
單元:特別企畫:改變成真─柯文哲的選舉行銷戰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訂閱廣告雜誌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