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5

創意數字探現象

《KANO》(取自果子電影粉絲專頁

文/編輯部 圖/取自網路

3部破億國片

  從華語片(港陸電影)再聚焦國片,103年破億的國片有3.3億的《KANO》、2.58億的《等一個人咖啡》以及2.1億的《大稻埕》,看似風光但是這3部是該年度發行電影中唯三回收的國片 。

  從製片的角度看來,其中《KANO》的馬志翔導演延續魏德聖的敘事風格,《等一個人咖啡》改編自九把刀小說,而《大稻埕》有近年來的國片奇蹟豬哥亮。先不論電影的藝術成就,這些成功的電影並非橫空出世,而都有其過去成功元素的脈絡可循,雖表現不俗但仍有更多的期待空間。而這些電影票房「模範生」表現再怎麼優秀,卻也無法扛起整體的國片票房,而好萊塢依舊成長。


國內37部 國外398部 

  103年比起102年,總體電影票房衰退8,000萬,其中華語片(國產加上港陸電影)衰退最多,而單就外國電影來看是持續增長。

  電影發行量從102年的51部到103年的37部,可以說是回到4年前的電影發行量水準。(2015)今年4月在立法院舉辦的電影法公聽會中,秀泰影城董事長廖治德表示為了在戲院上映國片會有時「槓龜」,有曾經一個場次只有3位觀眾連「付冷氣費都不夠」。103年,外國電影在台共有398部上映,同時國片只有37部。然而從觀眾的觀點看來,願意看電影是不分國內外,而是其口碑以及其所帶來的娛樂性,「好不好看最重要」。以小眾電影的影展代表「金馬奇幻影展」為例,其以非主流的態勢仍可在電影圈中佔有一席之地。其中《恐怖洛基秀》更是連續5年都在該系列影展中播映,並在2015年創下預售票房的銷售佳績。從這樣的趨勢看來,把小眾市場作大,緊抓「發燒客」胃口的類型片,而非一味討好大眾,才是未來台灣電影的希望。


赴日旅遊達2,971,846人次

  2013年的訪日人數是2,346,007,到了2014多了近60萬人次,日幣連連貶值,日圓匯率一度成為爭論點,將影響歐美和新興市場出口,除了台灣人瘋買日貨,大陸人甚至大舉採購免治馬桶,還登上新聞版面,除了旅日人數激增,日圓的大跌也帶動當地買氣,尤其是電器。由於跌幅未知,針對訪日遊客,可以採取的策略就是分批換日幣來攤提風險,若到當地發現匯率持續走低,也可以用刷卡的方式來達到聰明購物;日幣貶值對於觀光人數的提升有明顯增加,對照2012年1,560,300人次到2013年的2,346,007人次,可以說是人數激增最明顯,到了2014也持續增加,隨著2015日幣持續走低,今年可望再創旅行記錄,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以往連續假期,國人都在台灣旅遊打卡,而今在社群分享日本旅遊也成為大宗,在幣值下跌之下,出國消費和國內消費的差距也越來越小,加上廉價航空頻頻登台,更直接降低旅遊成本,善於當早鳥族購票,加上聰明換匯,這欣許也是造成訪日人數連年增加的原因。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4月號284期:
單元:特別企畫:創意數字探現象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訂閱廣告雜誌電子報:
http://eepurl.com/bjuyu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